随着小学科学深度教学不断推进,老师在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关注孩子概念的获得,重视科学素养的提升。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等影响,面对众多杂乱的客观信息,只注重表象而忽视其内在的联系,热闹之后,活动之余,却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科学结论和思维发展。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状:
1. 面对一个单元的教学概念,学生能对其中的几个点掌握较好,但整体概念关系混乱,缺乏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2.面对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究欲望,动手操作积极,课堂表现主动;但如果让学生在探究中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时,学生明显缺乏主动性,不愿主动思考,孩子的思维缺乏深度。
3. 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讲解的科学概念,学生多是表现为当时明白,事后其认识就会模糊不清,或者很快遗忘。
4.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解决熟悉的、容易的问题,面对新问题却无法下手,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
小学低段以生活观察为主,但三年级科学课开始思维更加深入,知识点更加系统。如三年级上册内容有《水》《空气》《天气》等,每个单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