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走进电影院,用心感受--------纪录片《二十二》
山坳里,山头上,条形的石头坟墓,
没有墓碑,只有一根歪的树枝上系着白绸,随风飘动。
纪录片《二十二》的最后一个镜头。
静静几分钟里,只有这座山头的坟墓和环绕的远山,
从冬到春,从白雪皑皑到草木葱茏。
音乐第一次慢慢的响起,
清亮的女声唱着一首歌谣,
没有人站起,没有人离开,
静静的看着屏幕上一行行文字。
从歌词,到婆婆们说的话,到32099个人名。
打扫卫生的阿姨看着肃穆的我们,
站着等,然后默默走到后面,
最后,忍不住提醒:演完了,后面没有东西了。
在场的所有观众,还是没有动,只是静静坐着。
仿佛时间已经静止,
人生已经停摆。
只希望时间慢一些,再慢一些,
让时光挽留仅存的8位老奶奶。
有些痛苦无法忘记。
一,尽管掩盖否定,历史真相无法磨灭
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
中国大约曾有20万,
甚至更多的女性被日军诱骗、强迫,
沦为日军发泄性欲、任意摧残的性奴隶。
她们被统一称为------慰安妇。
在中国被强迫为“慰安妇”的20万人当中,现在幸存22人,纪录片自此得名《二十二》。
至2017年8月14日电影上映时,仅剩下8位。
影片中包括被母亲抛弃,然后又被骗到武汉,
至今未回到自己家乡的朝鲜奶奶;
一部份黎族奶奶;
她们中还有被日本人俘虏的抗日女战士;
70多年前的苦难,
是一根深深的刺,痛到不能回忆。
把这些老人当作亲人去看待,
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
问题就有了底线。
-----郭柯
二、没有激烈的情感,平凡才是她们真实的样子
影片里没有浓烈的情感冲突,没有慷慨激昂的仇恨口号。
镜头只是带着我们,
在远处静静看着她们生活。
沟壑满布的脸上,只有平静。
如果没人提及那段历史,
这些阿婆们,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老人一样,佝偻着、缓慢的生活着。
关于那段遭遇,只能断断续续的留下片段印象,
想说的是少数。
说着说着,眼泪突然就涌出来,
然后她们抹着眼泪说:记不得了,记不得了。
不讲了,不讲了。用手绢盖住脸,掩面哭泣。
镜头没有停留,而是,慢慢挪开,
斑驳的墙,破旧的家具,老派的装饰,简陋的灶台;
瓢泼的大雨,明晃晃的路灯、密麻麻的蚂蚁、自由翱翔的鹰......
没有旁白,没有解说,
所有的语言都是真实人物的真实表达。
让我们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
自己去思考,去体会,去感受。
100个观众,应该会有100种不同的感受。
这才是导演郭柯最终想要的结果。
充满情感浓度的镜头,
克制的把解读的权利交还给每一个观众。
二、平静就好,她们只是安享晚年的普通老人
她们都生活在农村,生活自足却条件贫乏,
她们的生活早已归于平静,如果远远地看,她们的生活哪还有一点仇恨的痕迹?
镜头里不时会出现一些记者、摄影师,
他们会不断追问那段不堪的历史,那个无法痊愈的伤口。
她们的痛苦不是争取看点的噱头,
她们的伤口不是吸引关注的装饰。
“她们有自己的方式去消化这些历史,
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不断地在对老人进行二次伤害。”郭柯很触动。
他很清楚,这些老人只有把这些苦痛压到心里最深处,才可以继续生活。
这些苦水往回倒,才是真正活着的感觉。
要活下去,就不会常常舔舐伤口。
一直致力于帮助海南“慰安妇”的日本留学生说:
她们的伤口很大很深,但她们还是对人很好很好。
她们会给来的记者、摄影师,志愿者递烟送茶,
会关心的问你好不好,吃了吗?
会自己炒菜做饭,
会和别人打牌,
会冤枉别人偷自己的奖牌,
会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
会喂猫,会和孙子看《西游记》,
会和其它老人开玩笑,
会唱《阿里郎》,会哼歌谣,
会生病,会吃速效救心丸、去痛片,
会佝偻着慢慢挪动晒太阳,干农活,砍柴火......
在99分钟时长的片子里,22位主角轮番登场,
没有时间轴,镜头远远的,只来得及“深情地凝视一眼”。
“这世界红红火火的,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韦绍兰
后记:
2016年5月31日,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荷兰、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以及中国台湾共11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组织,再次发起"慰安妇"资料申请"世界记忆名录"遗产登记,该申请已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确认。2017年10月,UNESCO将对该项申报进行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