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子道德经中,读到「大巧若拙」,即会想起在历史人物中,吕端是我挺崇拜的人物之一。
他是北宋一代名臣,也是很有个性的宰相。他不是个会耍小聪明,搞小动作的人,却是大事不糊涂,能成大器的君子。
他的性子,情商之高,可从宋太祖在位时期,窥见一二。
多次被贬官从中央斥退到地方,又从地方提升到中央。几经波折反复,但不论官职是升是降,其情绪从来不受影响。
在太祖朝被拜为宰相之前,几次做到地位很高的朝官职位,都相当于今天的部会首长,然而他从来没有一丁点部会首长的派头。
他善于与人结交,不看重钱财,轻财好施,乐于施舍帮助他人。
对故人之后辈非常照顾,比如把同乡世交冯道,有残疾的儿子正之视为己出,将自己的俸禄分给他;
对曾经救过父亲的赵玉孙子绍宗,吕端亦视如己出,还上表推荐使他被赐予出身。
几乎不过问家事,更不会为儿女们开后门找工作。史书上记载他当了几十年的官,家中完全没有什么积蓄。他一死,一群儿女生活就很困难,为了结婚和出嫁,把房子点卖出去。
宋真宗皇帝听说后才从国库里拨了500万钱把房子给赎回来。
和寇准同拜参知政事,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寇准之下。既不会钻营,也不会开后门,又不会搞小动作。
整天见他是乐呵呵的个性,于是许多人都暗暗的讥讽他说:「吕端真糊涂呀。」
当时,吕蒙正做宰相,太宗想改拜吕端为相,于是先放风。
消息传出去后,舆论哗然,不少朝官对太宗说:「吕端这样的糊涂虫,怎么能担当宰相这个重任呢?」
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并将他比作渭水磻溪垂钓的姜子牙,表达了对他的才能的赞许,以及拜相的决心。
还下手谕~"以后中书令的所有事务,先让吕端详审酌定,再呈报给我”,可见对他的信任。
宋真宗对吕端也十分尊重,每次接见大臣时,唯有吕端能让他肃然拱揖,不会直呼其名。吕端生病时,真宗亲自探望。
在处理西夏李继迁的问题上,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拜相不久,叛将李继迁骚扰西北边境。
保安军抓到了李继迁的母亲。太宗和寇准商定,准备将他在保安军北门外,斩首示众以警告叛逆。
吕端及时阻止之,并以刘邦与项羽的故事为例,向太宗分析杀其母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建议善待李继迁之母,以此来牵制李继迁。
太中听完立马拍大腿说:「要不是你,我险些误了大事。」后来,李继迁之子向大宋纳款请降,证明了吕端的策略是正确的,为宋朝解决了西部边境问题,继迁不敢再放肆。
太宗死后,宦官王继恩害怕当时的皇太子过于英明,暗暗和参知政事李昌龄等人勾结,在李皇后的授意下,阴谋另立太子。
李皇后派王继恩召请吕端。
他非常敏锐察觉到这场宮廷政变,因而先发制人。果断地把王继恩锁起来并派人看守,然后去见李皇后,据理力争拥立太子真宗继位。
李皇后说:「立嗣立长子,才顺理成章(后来的真宗不是长子),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呢?」
吕端这一次,可没笑呵呵的回应。他很严肃刚正不阿的说:
「先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他刚离世就要违命另立太子吗?」于是,奉太子到福宁庭中。
在真宗接见群臣时,因隔着帘子,吕端坚持要求卷起帘子确认,是真宗本人后才率领群臣参拜,确保了皇位的顺利传承,稳定了朝局。
吕端以其宽厚豁达的性格、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大格局的处事方式,成为北宋初年备受赞誉的宰相。
“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典故,也被后世广为传颂。
入凡却不凡且乐善好施,老子说的大巧若拙,人生通透无惑,吕端当属第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