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的第一天,他们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中学,艺体老师还是比较匮乏的。因此本学期学校教务安排部分语数学科老师兼任体育老师。很巧,开学第一天,就有我的体育课。仓促之下,我决定要带领他们沿着操场跑五圈。因为疫情,这个春节我们没有期末质量检测,没有短暂的告别,就突如其来的放了一个长假!大家都中招了,身体素质也下降了。虽然我在领跑,但是从第二圈开始就有同学陆陆续续掉队了。跑步结束,大家苦不堪言,表示太累了,就原地休息。
很有意思的是,我发现整个班级散成了几个小团体,仔细观察了一下,有如下现象:女生跟男生之间距离较远;几个男生在打篮球,不过大部分男生都是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女生可就不同了,两两成群,三三成团。在我的吆喝下,大部分女生聚在了一起,但是过来的大都是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成绩在班级里还不错的学生。有几个学习成绩处在班级下游的学生始终不愿向我们靠拢。这反映了什么呢?这不是她们的圈子!他们过来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是不好意思不自在,于是就在自己的圈子里自得其乐,我当时就后悔了,我应该提前准备一些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的。不过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Z同学,她和一个玩伴坐在操场边,低头私语,仿佛又若有所思。这里要说一下的是Z同学上学期一学期没有到学校上课了,在家休养。Z同学以前是个表现比较突出的孩子,上课发言积极,成绩优异,在学校里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学生眼里的好同学。但是,她在学校待不下去了,据说是感觉压力大,后来班主任劝返无果,家长也让她在家休养。所以,这学期她能来,我感觉特别意外。但是能不能坚持下去呢?这还是个问号。我慢慢地走到Z同学旁边,坐了下来,一开始跟她说话,她戴着口罩始终不愿直视我。跟她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Z同学之所以来学校是因为她想念同学了,在家里感觉无聊没有人玩。我顺势跟她说学习上的事,不要有太大压力,全凭自己,老师不做要求,能做到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后来,和她班主任聊天,一致决定给她开个绿灯吧,在学习上不做要求。毕竟能来学校就是一件好事,说明她是渴望这个集体的,长时间脱离集体,落单太久会有问题的。
把Z同学拉倒大圈子里正在聊着,C同学大笑起来,不能自已,好像在给同学们讲笑话,看她笑的那么开心,就让她给我们讲讲有啥好笑的事,经过她“啼笑皆非”的描述,我们听明白了。顺着她的手指,我们看到了,脱离男生“组织”L同学和Y同学。形单影只的他们显得格外突出,L同学的脑袋靠在一只膝盖上,Y同学坐在操场旁边的阴凉处,他们一动不动,似乎郁郁寡欢。这里要说的是L同学是个比较内向的男孩,Y同学有些抑郁。C同学说L和Y上学期还一起玩耍,但是因为一件事闹掰了。L同学分发作业本,不小心碰到Y同学的眼睛,眼睛倒是没事,但是眼角的眼屎捣进去了眼睛里,Y同学下课的时候走到教室外边的走廊里,用手有力的锤着墙上光滑的瓷砖,愤愤的说他的世界整个都是绿色的。同学们听完C的描述,都哈哈大笑起来。看呀,大家都觉得很好笑的事情,却让Y同学如此愤怒。我招呼L同学和Y同学都坐过来聊聊天,他们倒是很快就过来了。尤其是L同学,能够看出眼睛里的喜悦,L同学及其内向,与他玩耍的同学很少,他在班里也是学困生。但是上学期有着非常大的改观,通过表扬激励,在语文课堂小组内表现积极,有次找我背诵古诗词文言文,一口气背了多篇,我大为震惊,当即激动的要奖励他积分卡(积分卡假期可以免除一定作业),但是L同学淡淡的跟我说:“老师,我不要,我要自己挣。”多么有骨气的孩子啊,当许多同学对积分卡趋之若鹜时,他如此云淡风轻,真的是忍不住大大给他点个赞。L同学问题不大,主要是Y同学,Y同学智力超群,学习能力较强,在一所偏远地区农村中学,家里也无人指导,但是他在自学编程。可是,跟他聊天的过程中,他说现在也觉得编程没啥意思了,决定一切都很空虚,没有特别意义。我内心很是担心,过去的一年Y同学也发生了许多事情,他被医生诊断为轻度抑郁,而且他的身体也特别不好,经常生病,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疼,一学期下来,在学校待的时间屈指可数,他每发生一件事都牵动着家长和老师的心,让大家担心不已。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让世界变化越来越快,这带来很多人对现代孩子教育的焦虑。突出表现在家长和学校,过度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抑郁”、“自闭”等词频繁涌入我们眼帘,青少年自杀现象越来越多,心理问题铺天卷地而来,家庭和学校教育难度加大。从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力求托起祖国的明天,那作为教师,当我们面对我们的特殊学生,该如何做呢?
一、充分的了解。不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科老师,一定要加强关注和沟通,仔细观察,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存在,对他们的家庭,性格,同伴关系都要有一定了解,不能以普遍的学习要求来对待他们。他们的内心已经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作为老师充分了解这种情况后,才能因材施教,舒缓他们的压力,才能给予他们更广阔的生长空间。科学表明:长时间患抑郁和自闭的人,一般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压力比较大就会使皮质醇浓度升高,高浓度的皮质醇能引起人的记忆储存体——海马的退化以及认知的衰弱。持续长时间的压力状态下,我们的这些孩子,他们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危害,得病的几率会大大上升。就如上文中我们的Y同学,身体经常生病就是因为与他的思想有关。严重的,疫病加速恶化,会引起生长迟滞。苏州大学的心理专家陶新华教授说:“这些研究说明人的情绪对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和认知行为有重大影响,需要引起教育者、治疗师的高度关注,消极情绪的处理是影响治疗效果、学习工作效率的关键。”
二、多点关怀和宽容。首先,说实话,老师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不是专业的医生。当班级里出现诸如抑郁或者自闭情况的孩子,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改变他们,让他们变得积极阳光。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建议家长带孩子们积极治疗,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借助药物和现代医学手段干涉治疗。其次,但是是最重要的,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我们这样的孩子多点关怀,多点包容,和其他学生一起给他们尽量营造一个适度宽松的心理环境,力争不再使情况恶化。同时,作为老师要谨言慎行,而且要教育别的同学谨言慎行,主要是不在我们这些孩子面前说不合适的话,做不合适的事,因为有时候可能会刺激到他们敏感的心。
三、适度的开展体育体育锻炼,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大家都知道,体育锻炼不仅能让我们多流汗,而且会加速我们的血液循环,因此大脑可以得到更多的营养供给。脑中的血流量充足,能够促进海马体的发育生长。同时,不仅能让大脑发育的更好,还有宣泄情绪、提高精力和体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消除抑郁情绪。
在“得到”课程里,2020年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诸葛越说每个孩子都是如下一棵树。
这是一棵顶上有星星的圣诞树,树身分成上下两段。底下宽的那段,叫做基础技能,上面尖的那段,叫综合能力。树的树干为成长心态,而树顶上的星星,指的是身心健康。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众星捧月般的地位,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部分。但是,作为树干的“成长心态”的关注,能够决定这棵树长多高,长多茂盛。我们只有把“身心健康”摆在首要地位,注重成长心态,其他的基础技能和综合技能才是我们要关注的。
陶新华教授在他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中说要以脑科学为基础开发大脑潜能。他说人类大脑的基本功能依次是:生存反应,满足情绪的需要,认知学习。且着三个功能顺序是不可变更的。反观现实中的教育,我们老师,我们家长通常弄错了顺序。就像张文质老师说的亲子教育首先在于亲子,其次才是教育。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哪来良好健康的教育。
前辈们给了我们太多宝贵的经验,我们需要学习掌握,科学的对待我们的孩子,不只是特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