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风景,
不是旅途上的万千风景,
而是即便置身斗室,
亦能在内心打开万千风景。
曾经,我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人是不是应该尽可能多去阅历,多去观看,多去体验。
一方面我认为是的。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视野才足够开阔。我们的生活才可能变得丰富多彩。
但另一方面,人是会受限于诸多客观条件的。比如经常行走四方就要割舍陪伴亲人的时间,甚至大部分人首先为了生存要干一份工作。工作就让你难以拥有随心所欲的的自由。
许多人终其一生,基本上都是被工作捆绑的,也是被工作定义的。
随心所欲的自由,可以说只是极少一部分人能够拥有的。
2
那么,随心所欲的自由就好么。
现在许多人都有能力有意识进行半径广阔的旅行了,甚至朋友圈里动不动就有人发布一个环球旅行的故事。
环球旅行自然是一种充满新鲜感的体验,人的确能在路上获得很多心智成长的机会。但其实许多这类的体验,变成肤浅的炫耀,变成刷存在感需求的释放。
或者说,抱着炫耀、抱着刷存在感的目的,让这样一份本来可以营养自己的体验,变得肤浅了。
能创造条件拥有广泛的体验,当然是不错的。
但一个拥有广泛体验的人,和一个拥有单一体验的人,一定就是前者更胜一筹吗?
我们都希望活得深刻,希望这一生没有白活一回。
但那些肤浅的体验,却总是让我们当时似乎很嗨,事后回顾,却记忆模糊得近乎空白。如果你所经历的体验是这样的,可以将它看作肤浅体验。
就像看了一场平庸的电影,看的时候挺热闹,但隔个一阵子之后,对电影的内容就记忆模糊了。甚至完全不记得看过这部电影。
但作为一个常看电影的人,脑海中总会有一批电影,历久弥新,印象永远也不会模糊,甚至它们已经与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精神融为一体。
这种记忆深刻到与我们的精神融为一体的电影,就有些类似于深刻的体验。
3
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拥有尽量深刻的体验。
这样我们会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在心灵感到饥饿时,可以有东西来滋养它,或者当我们想去寻找新的滋养时,我们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司机,知道有价值的体验在哪里。而不是乱打乱撞一番、纯折腾而已。
体验本身是一回事,如何拥有深刻的体验又是另一回事。
一场全情投入的恋爱,一段为了在竞技场上拼得名次而进行的疯狂训练,一次酣畅淋漓的文字书写或绘画表达……
可以说,正是深刻的体验,构成了我们的人生价值。
而深刻的体验,并不是来自体验对象多么丰富,或者多么疯狂,而是来自自己整合体验、使其变得深刻的能力。
对于深刻体验者而言,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去阅历广泛的风景。
就像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世间的风景,是体验不完的。
如果抱着阅尽世间所有风景的贪心,未必会获得多大快乐,倒反而会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因为你总是为新的风景疲于奔命。
人生苦短,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追求数量,追求广阔度,必然就会让自己的精力像摊大饼一样,变成薄薄的一层。
广博是广博了,可厚度呢?
因此,广博与厚度,是需要协调的一对矛盾。
而协调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自己的注意力产生焦点。
围绕焦点,进行自己的精力分配。
4
力量的强大,正是来自聚焦效应。
我们所有的能力的养成,由兴趣入门而持续精进,演变成某一领域的达人,正是由于使自己的精力、注意力在某一领域聚焦的结果。
足够专注投入,就会渐渐发现事物中的“道”,就会产生物我连接,乃至物我两忘之感,就会创造内心的风景。
而幸福感是一种内心的风景,它是外人难以直接看到的。个人的幸福,只有自己最清楚。
当内心打开最美的风景,其实这个时候,我们是哪里也不想去的。
如果这道风景因画画而生,我们只想呆在画布之前,手执画笔,沉浸在画画的快乐之中。
如果这道风景因阅读而生,我们只想手捧一卷,呆在一个地方,被世界遗忘掉。
如果这道风景因写作而生,自然,我们只想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不想被任何外来事物打扰我们文字心流的持续。
如果这道风景因做手工、因思考一个工作上的难题、因一个发明创造、因一个构想……自然,我们都可以深深沉醉其中,而外人并不觉察。
在外人看来,我们只是单调地坐在那里,思考着什么,写写画画着什么,身体是几乎不动的,我们在地球上的坐标点的变化细到只有几米,甚至几厘米。
如果一个人百无聊赖,他最想要的就是走出去,就是动起来,就是寻找各种让自己摆脱百无聊聊赖状态的事物。
一个总是无法摆脱百无聊赖状态的人,孤独就是他的恶梦。
然而那些肤浅的体验,纵然杀死了一时的孤独和百无聊赖,但他整合体验、使体验变得深刻的能力并不具备,所以他还是无法摆脱孤独和百无聊赖。
因为他没有借着深刻体验,进入宁静、幸福、超然、沉浸的心灵世界。
肤浅体验必然伴随着挫败感、孤独感,总是在体验结束之际,怅然若失,心灵堕入某种悲观的黑洞。
就像发泄式的性爱,高潮结果之后,是感伤,是虚无感的升起。
性爱也需要具备深刻体验的能力,方能摆脱这种动物式感伤。
而拥有深刻体验的人,当这份深刻体验是需要在一个人的状态下去获得,那么,孤独就是他的狂欢,是他的赐福,他会在心底说:世界,请将我遗忘吧!
5
进入深刻体验其实并不难,需要的是专注,以及培养持续专注的能力,以便将精力聚焦起来。聚焦后产生的沉浸感,就是深刻体验的开始,聚焦后我们对一些事物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断带来正面反馈,就像玩游戏不断升级、通关,会带来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奖赏,这种奖赏,有时是无形的,会让我们产生幸福感,欲罢不能,有时是有形的,会带来成功、物质回报、鲜花、掌声、乃至个人社会阶层的跃升……
所以,获得深刻体验能力,是使我们寻找到人生价值感的重要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方式。
所以说,人生最重要的风景,不是旅途上的万千风景,而是即便置身斗室,亦能在内心打开万千风景。
斗室里亦能在内心打开万千风景,靠的就是你的深刻体验能力。
毫不夸张地说,拥有深刻体验的能力,就算坐牢十年八年,一样也可以在自己创造丰富的内心风景。
199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沉默的羔羊》刻画了一个食人魔的形象,他被关在囚笼里八年,然而个人生活状态及精神状态奇佳,当FBI实习生去探望他寻求破案指导时,见到这位被囚的食人魔是一位慈祥的老头,完全没有其他精神病犯人疯疯傻傻、人格失控的样子,他的囚笼内一尘不染,物品有序摆放,他衣着整洁,表情平静,完全是位绅士,而他对外部世界和对别人心理的洞察能力,是超一流的。在被囚的八年期间,他每天画画、思考,保持自己的意识宫殿不坍塌,他每天通过读书、看报、打电话,了解外面世界,他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丝毫不亚于一个囚笼之外的自由人。
如果不考虑这个荧屏人物的负面色彩的话,那么他是一位具有超级深刻体验能力的人。
这个人物也让我想到,自由,并不是一种身体的状态,而是一种心灵的状态。
6
那些终其一生足不出户却写出了思想巨著、帮助全世界改变了思维方式的人,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工作几十年却写出煌煌巨著或是提出了相对论的人,那些一辈子每天的基本生活方式就是起床后在画布前画画画,结果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人……
我不说他们的名字,你应该也能找到对号入座的对象吧?也许你认为,这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发挥他们天赋的生活方式。
但是,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只不过我们过早地亲手杀死了它,埋葬了它。
因为我们的心里没有足够强烈的好奇心。
因为我们对世界对事物对人生缺乏足够的敏感,缺乏追问的精神。
因为我们不愿意苦苦地坐在那里,那是一种我们觉得无聊,觉得可怜,觉得乏善可陈的生活方式。
但我们那样认为,恰恰是因为我们没能真正走进内心的风景。
我们错误地向外求,当觉得孤独、百无聊赖之际,就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那些比较轻易能够获得的肤浅体验,看场电影,吃个大餐,找几个朋友一起耍一耍,唱唱歌,或者“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肤浅体验的模式,也就变得越来越丧失深入体验的能力了。
7
因此,要想具备深刻体验的能力,必须学会聚焦自己的精力。
而要想学会聚焦自己的精力,必须坐得下来,能够训练自己投入到一些看起来平淡乏味的事情里去。
所有的事情,只要你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它必定是不会乏味的。你感到乏味,是因为你没有入门,没有达到身心交融、物我两忘的状态。
而如果做不到身心交融,就算是性爱这么刺激的事情,也会变得逐渐麻木,成为一种肤浅体验。
所以,改变自己的态度,用深刻体验的方式去对待读书、对待写作、对待画画、对待你非常喜爱的某项活动(不能只是抱着玩玩而已的态度,要玩就要玩得高级,玩出境界),对待你工作中需要克服的难题。以及,对待你所爱的那个人。
从深刻体验的角度来说,爱,不仅是一种感觉,它更是一种个人修炼。
只有具备深刻体验能力的人,才能拥有深刻的爱的体验。
总之,你应该找到你真正希望有所建树的领域,找到你最喜欢的某个事情,或者对待某个你喜欢的人,有意识地进行沉潜,有意识地进行深刻体验的努力。
要看书,就好好看,用每一个细胞去与书页上的虚拟世界互动。
要写作,就好好写,用笔触去捕捉每一个细微的灵感。
要画画,就好好画,像个花丛中温柔的疯子那样,去描绘源自你内心的画面。不要考虑画得好还是不好。
要爱,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爱。
要以玩游戏、追求游戏升级的态度去工作,去面对工作中的任务,面对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
并且,这样的深刻体验的努力,决不能只是一时兴起,搞搞而已。
一时的体验也许会让你触碰到忘我的美妙境界,然而要具备深刻体验的能力,却是必须通过长期的刻意练习来达到的。
而那种长久的持续的价值感来源,正是来自于我们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具备深刻体验的能力,这种能力让我们上山下海,呼风唤雨,随时都能打开内心的万千风景,即使身居斗室,也能犹如游历全世界一样,精彩而刺激。
这不是一种意淫。
因为深具这种能力的大师们,早已通过这种能力在改变世界。
而我们要想过上有价值感的人生,则必须习得这种能力。
这是一种退可独善其身,进可改变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