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椰子 2021.5.9
周末继续坐家读闲书~
加紧读完手中的那本毛姆情感传记小说《寻欢作乐》(章含之、洪晃母女译版),来不及咀嚼其中的诸多妙处,就又把止庵的新出长篇《受命》拿出来,仔细再读一遍。是想着下次有机会再与止庵老师见面时可以与他多一些交流。
简单来说,小说《受命》讲的是改开初期,一个儿子为蒙冤父亲复仇的故事。主人公冰峰是一位年轻牙科医生,书生气加一点文艺气,因被一个信念锁住,欲效仿古代的伍子胥,自我背负了复仇的使命。然而命运却让他遇到并爱上“仇人”的女儿叶生,使复仇之路变得复杂,走走停停,几番回转。
小说是从主人公冰峰的视角出发讲述故事,对人物及其内心的观察与描述细致入微,令人叹服。举例来说,其中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寒冷的冬夜,看到所爱之人在自己的寒舍等候他晚归,趴在桌上熟睡,他回来后静静看着心爱的人时内心的无限温柔;然而他却不得不转身离开,独自走入无边的黑夜之中,其内心的孤寂、悲凉,无处诉说~
还有一处印象深刻的是,男主人公躺在父亲含冤自杀而亡的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的冰冷的地面,体会父亲当年的绝望和无限悲凉~这也是支撑他执着于复仇欲念的依托~
小说中,有着书呆子气,又幻想着古典骑士精神的主人公,对其复仇欲念与古代以及西方文学中的复仇故事的逻辑反复来回的比对印证,以证明自己的复仇在道义上的正确,和道德上的纯净,不断为自己的信念加持,以至于常常在男女主人公“感情线”发展的过程中,瞬间抽离进入“复仇线”,两线交错,悬念丛生,波澜起伏,让读者读起来不忍释手。
而再读一遍,更不只于读里面的复仇故事,而是饶有兴致地细品书里的四季花草,读40年前北京城的街街巷巷,大街上的形形色色,“土气”和时尚…读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的集体记忆,那些若不提起或许就已经遗忘的曾经…这些看似与“复仇”无关紧要的非必需文字,作家却反而是下了大功夫的~
从记者的采访中了解作家为了逼真地描写植物,专门做了一年的植物日志,才有了书中连续两个春夏秋冬,不重样的花草树木。出于猎奇,我大致记数了一下,300多页的书有差不多100页有关于植物的描写,有些看似不经意间的一笔带过,却是作者的用心所为,那些对花木的极其细致入微的欣赏和描述,那些拟人化的评论,甚至毒舌,或让人身临其境,或让人会心叫绝。
他还收集了80年代各种版本的北京交通图,通过互联网等各种途径考证当年北京的街道胡同80年代的样子,只为了让小说的场景无限接近真实,进而让故事里虚拟的人物变得更加可信~当然书中所呈现的场景史实内容,只是作家大量考证的史料中的很小一部分。
不久前,我有幸和一群不同年代的大小朋友一起,和止庵老师有过面对面互动。听止庵说,他写这本小说的初心主要是不甘心经历过的事情和时代的印记渐渐被历史遗忘,他要以小说的方式记录下来~他始终抱持这一初心,在写作遇到取悦读者和坚守初心之间,他宁愿选择后者,所以,也许有些地方或许看起来并不十分完美,但却是他自己想要的样子,仅这一点足以让人钦佩。
对于长篇小说的写作,止庵说过的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对于长篇小说来说,故事线只相当于修筑了一条马路,在这条马路上却可以装进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东西,这样阅读起来体验才丰富,有滋有味儿~这让我对阅读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境界瞬间提升,回想近期读过的一些名家小说不正是如此吗~但是也不能太过,毛姆有过这样的评论,有很多作家是以写作为生,所以小说写的很厚,经常整段整页的场景描写,或是夹带太多作家本人的议论,他说有些作家,包括知名大作家的小说删减一半文字,都丝毫不影响小说的阅读,甚至阅读体验会更佳。
止庵的长篇小说《受命》一共20多万字,第一遍匆匆翻过时感觉还有很多可以展开的空间,再读时就有很多不一样的发现,能看得出作家是处处用心,斟字酌句的,有些地方是“压”着、“忍”着写,有些地方是“撑开”或者“堆起”,或“以空间换时间”,或“以时间换空间”,始终把握故事的最佳节奏,止庵本人也说花了非常多的时间修改~
这本小说的语言风格,的确与当下人的“口味”似乎有点“格格不入”,充满了80年代气息,这应该是作家的刻意为之,保持和当下生活的距离,才能更强感受到近40年前的那个时代感,某种意义上这不只是一本小说,也是北京甚或是中国80年代历史的一个局部缩影,或许这也是一部好的,或有流传价值的长篇小说的特征之一,是止庵本人乐于见到的~
话说止庵老师是恢复高考之后北医口腔专业首届毕业生,做过几年口腔科医生,后来下海到外企销售大型医疗设备,又到行业媒体做过几年编辑~这些经历实在是似曾相识啊!聊起来止庵老师有大学同学是我之前在医院工作时的前同事~想不到他40岁的时候就给自己“办了退休”了,然后又给自己找了一份自由但并不轻松的“工作”——读书&写作,他研究鲁迅,研究张爱玲,出过中短篇小说集以及《周作人传》等多部文学作品,《受命》是他准备了很长时间,直到60岁才完成的,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据他说也许是最后一本长篇小说~
书里照样被我圈圈点点,划了许多道道,希望有机会和止庵老师再当面请教,这里和那里为什么这样写,比如这里为什么要连续排列了十多个街道的地名、或十多本图书的书名等等,那里为什么事情没有说完,就嘎然而止,转过了话题…毫无疑问,这些都是作家的用心所为,为的是让故事和人物更加可信。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想和止庵老师交流的就是,如书中的人物诗人Apple所说,在她眼里男主人公冰峰毫无可取之处,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看去比他“条件好一百倍”的女主人公叶生为之痴迷~关于男女爱情话题,又让我想起曾经经历的那个差点让天花板被震塌的男女同胞激烈讨论的午餐。爱情,永远是一个说不完,也说不清的话题,而男女在对爱情的视角上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所以才有那么多层出不穷的关于爱情的小说。《受命》里描写的是80年代的青年人的爱情,也是80年代的时代记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