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现在的反思意为自我反省,指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就社会性而言,人终生都处在未成熟、未完成的状态。人终生都在进行着社会化的历程,故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的努力,在此过程中无限靠近完美和成熟。
在这一过程中,保持积极而经常的反思至关重要。
通过反思,人可以窥见自己每天所思所行,保持思想和行为之洁净美好。自古代的曾子到现代的陶行知到当代的魏书生、朱永新、叶澜等教育名家,以及国外的杜威、加德纳等学者、教授都把反思作为个体学习和成长的关键品质和能力。甚至有人认为,“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瓦茨)。可以这么说,人是在反思中走向完善的,而人类则正是在反思中走向文明的。
教师,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成长的重要他人。不能自我教育的人,也不能教育别人。教师理当成为积极反思的践行者和垂范者。遗憾的是,我们身边有许多教育者,不肯反思,不懂反思,或者不屑反思。
有位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他的教育教学方法简单落后,动辄训斥痛骂学生,班级混乱不堪,学生冲突不断。家长纷纷来信要求更换班主任。学校领导找他谈话,他振振有词:“我们老师可没有那么大的作用,我们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就好了。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他们不肯读,家长都没办法,甚至不在乎,我们有什么办法呢?这些学生,只要他们平平安安不出安全事故就好了……”之后,依然故我。
学校只得更换班主任,这正中其下怀,他本就巴望着摆脱班主任这副担子。问题并没有就此解决。他任教新班级后,依然喜欢照本宣科、一讲到底,而且延续了动辄厉声斥骂学生的作风。学生和他对立,不到半学期课堂上就趴下一片,学生们都不肯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学校派了几位优秀教师听课,帮他寻找问题。他照例一一反驳,认为自己没有错:课文的重点、难点,该讲的都讲了,学生不爱学习和思考,我也没有办法啊。”那些老师们被他批驳得无话可说,也不愿再说。
“我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的老师,总是说学生不好,学生不行,学生不学,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教学有问题,也听不进他人的任何意见,这样的教师还会有进步的可能吗?”一位老教师对校领导摇头叹息道。这样的老师,不仅年轻人中有,年长者中也有;不仅这所学校有,别的学校也有;不仅国内有,国外也一定有。
班主任例会时,我请老师讲讲自己向学生道歉的故事。我以为,会反思的人,一定是懂得道歉的。其中一位说,教室里失窃,他亲自一一翻检学生的书包、书桌,后来,还是没有查出谁是“盗窃者”,他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于是向学生道歉。又一位说,自已上课讲错知识点的时候,会勇敢地向学生道歉。更多的,则是沉默不语。他们在教育生涯中,从来没有过向学生道歉的经历。或许,在他们看来,教师根本就没有向学生道歉的必要。
我问老师们:“你们是否习惯于寻找自己教育工作中的失误?请试举出最近一周,你认为自己需要纠正或改进的地方。”同样应者寥寥。鲜有人坦诚地站出来,直陈自己的过失。他们或者是不愿,或者是不敢,或者是不能,甚至或者是不屑。
反思,看起来是一件多么“麻烦”而“多余”的事情。因而在校园里,道歉,也就成为一种稀缺的声音。老师听不到校长(包括副校长等)的道歉,因为校长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错;学生听不到老师的道歉,因为老师从来不觉得自己有过失。只有学生,成了最经常道歉的人,一会儿向老师认错,一会儿向学校检讨,回家后还得向父母忏悔。不管出于主动还是被迫,最是单纯美好的孩子们,反倒成了校园里最经常反思的人,而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却仿佛从来不需要反思。
痛感教师们不反思的现状,朱永新教授在教育在线论坛上发布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的帖子,鼓励教师们每日坚持三省自身,写一篇千字教育反思文章,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并承诺”: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五万字)来本公司。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一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
这一帖子一时间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也唤醒了许多教育者的反思意识。一些人开始撰写反思录,并在短短两三年间,在专业上突飞猛进,有的甚至发表或出版了不少自己的著作。而朱永新教授,则一一为他们撰写序言,勉力提携。
反思之所以重要,在我看来,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帮你避免错误,助你走向成功,还有着多种重要的意义。
反思意味着诚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每天都会犯错误,或者是说错话,或者是做错事,或者是某些举止不够优雅。只要你足够诚实,你定会意识到自己总是存在着一些令人遗憾的过失或错误。如果你不肯反思,这意味着不够诚实。
反思意味着进取。具有进取向上之心的人,一定会主动开展反思活动。人是自我之师。反思是向过去学习、向自我学习的好方式。拒绝反思,就是拒绝进步。身体上的衰老是从停止生长开始的,而精神上的衰老,则是从不肯反思开始的。那些刚愎自用、故步自封的人,是不会有专业能力和人格修养上的进步的。相反,只会步步下降,渐渐退化。反思意味着担当,每个人都肩负着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他所生活的世界的责任。做好了,你就有贡献;做得不好,你就有过失。成功需要总结,过错需要正视,并乐于承担责任。遇到问题、困难和失败,唯有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想办法,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的工作作风和绩效。揽功诿过、推卸责任的人,是不会愿意去做真诚的自我反思的。
反思还意味着勇气。一个人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自己。“认识你自己”,是每个人的终生挑战。通过反思来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提升自己,从而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反思本身即一种崇尚智慧和美德的选择。教师不肯反思,意味着他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虚伪、胆怯、自我、傲慢、顽固,即对智慧和美德的无知或无视。
教师勤于反思,学生就会感受到诚实地面对自己和勇敢地完善自己的必要性,从而坚定自觉、自律、自强的信心。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意思是做任何事如果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就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究竞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
作为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是否也同样可以反思一下:
我的课堂中为什么那么多人目光迷惘,甚至趴在桌上?
我的教学方法是否该改一改?
我和学生为什么经常容易发生冲突?
我对学生的态度是否有问题?
一我的劝告和提醒甚至批评和怒斥,学生为什么总是不予理睬?
我是不是对他们不够理解和关心?
我布置的作业学生为什么总是不能完成?
我是不是布置得太多或者太难了?
我在学校里为何总是愤愤不平且牢骚满腹?
我是不是有些太自私自我,太自以为是了?
我年轻时为何深受同事和学生爱戴,现在却总感到受冷落?
我是不是心态出了问题?
有的老师总是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会反思,犯了错误,首先想到的就是推卸责任、指责他人,或者就是寻找理由、编织谎言来搪塞。
这该怪谁呢?
作为教师,你自己在面对众多的教育问题的时候,可曾有过真诚面坦率的反思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