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每位爱孩子的父母:
我们的苦乃是不能如实明了世间真相,执着于身是我,心是我,再延伸到其他一切与我的身心有关的事物上。
当接触到可爱或不可爱的境时,执着我的想法,我的意见,心中斤斤计较,忘怀不了。
因为见解根本错误,为诸苦所逼恼,不但不知断恶修善,乐于追逐世间八法(得失,誉毁,称讥,苦乐),「不该希求的反而希求」。
处于无明状态的父母,世间最傲慢,杀伤力最可怕。孩子承受毁,讥,苦,沉重而口不能言。
一个人若不能感受到苦的话,幸福对他来说将如隔靴抓痒一般,不能相应。
父母不能感受到孩子内心的苦,哪怕父母使出浑身解数,为孩子粉身碎骨,也根本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现在的父母都喜欢说一句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大部分父母并不知道,真正的起跑线其实在孩子处于婴儿时期时,父母所能提供的心理资本。
没有足够“心理资本”的父母,已经让孩子输在起起跑线上了。
为什么有些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疯魔化,摧残孩子的童年?
1、对孩子成才的过度期待
生活从来没有偏袒过这些父母。孩子带来了爱,更带来焦躁不安。
父母从没摆脱自己生活的阴影,也没能力让自己的孩子走出自己的阴影。
慈母心头肉, 他人碗中食。对自己孩子的未来充满深深的恐惧与未知。
也许他们经历了不如意的童年,更为如今的生活绞尽脑汁,所以不想孩子重蹈覆辙。
孩子会像曾经的自己,在朋友的优越生活和自己的自尊心之间辗转难眠吗?
为了生活的体面,被房贷、车贷、疾病以及各种超出自己能力的支出压得喘不过气来。自然不希望生活的碾压,从别人处受到的热潮冷讽,同样发生在孩子身上。
有人说,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陪伴,只要孩子活得快乐就可以。
你敢说孩子出生后,你甘心以普通的标准去要求你的孩子?
当看到别人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自己的孩子连上台说话都不敢的时候;当邻居的孩子风光无限,别人赞不绝口,自己孩子平淡无奇的时候......你还能若无其事接受这样的落差吗?
一般的家庭,往往对孩子寄予厚望。在这个现实社会,孩子会成为别人的踏脚石吗?
既然生活一切不如自己所想,所要...那最好的结果就是,孩子要有出息,要优秀。长大后,他能改变这一切。
孩子不能是个平庸的普通人,必须压。父母设计蓝图,逼着孩子成长。
2、情感寄托太深,过度掌控孩子
不可理喻疯狂压迫孩子的父母,往往内心都住着一个空洞的自己。
三年前,在广州番禺区,我开始跟进一位主动求助的母亲。她的案例具有代表意义,社会上普遍存在。
这三年,我深刻体会到一位母亲的无助,看到到她对孩子深深的爱,更看到她深深藏在内心的怨恨,对家庭的不满。
孩子暴躁,摔东西,一言不合便大发脾气,暴力发泄。更严重的是开始厌世,厌学,眼看着要成社会小混混。
她愤怒,打压,以暴制暴,直至无可奈何。
她知道,孩子复制了她的原生家庭应对姿态。
她经历了小小年纪父母就不在身边的情感缺失,见证了父母糟糕的婚姻。不知如何沟通。
她在追求者中选择了那个对她无限包容、付出的那男人,却永远填补不了她对爱的渴求。
婚后无休止地争吵,向往着外面世界,祈求能得到真正的爱。
唯一的孩子成为她在这个家最重要的羁绊,也是她站稳脚跟的资源。
当孩子长大,需要独立的时候,当孩子日益与爷爷奶奶亲密,主见越加强烈的时候...她害怕失去,因此以爱的名义,做了一些控制关系不发生变化的事情。
她列出孩子每天的学习与玩耍时间,准确到分钟,强迫孩子严格遵守。
极其敏感,要孩子交代和家人的聊天内容。当着孩子的面,与丈夫甚至老人争吵不休。
孩子从最初的听话、懦弱,变得暴力、不耐烦。痛苦万分的孩子找借口离开家,在游戏里寻找缺乏的存在感......
变异的母子之情,反而变成了痛苦的滋生地。
父母缺失的心理资本,终将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体现。孩子也许能靠自己的福运,活出与父母不一样的生活。只是在孩子漫长的人生中,又如何弥补童年失去的半条命,找回那份家庭的温暖呢?
3、压垮一个孩子的心灵 远比想象中简单
我敢肯定地说,绝不多数中国父母都没有和自己的孩子谈过这个话题:孩子你活得开心吗?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你幸福吗?
对孩子负责、为孩子成长担心、好心办错事,是中国父母常见的问题。
父母喜欢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批评、指责是一种负能量,被消耗能量的人会显得很无力。时间久了,孩子本身所具有的能力退化,习惯性迷茫。
从脑科学的角度看,前额叶功能包括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
大脑的前额叶会在人被批评的时候功能关闭,变得脑袋不好使,思维迟钝,所以越骂孩子,孩子越变傻、变笨。
孩子在智力与情商上有所缺失,不自信,迷茫等,和童年时消极的心理暗示、单一的评价体系息息相关。
真正压垮孩子心灵,让孩子受苦的,并非家庭的贫困,而是语言暴力。
总是自私地对孩子有超越生活水平的奢望与期待,衍生出那些对孩子的苛责、抱怨、否定。打着爱的名义,情绪化地对待孩子。惩罚、贬损、打击。可悲的是,父母还在无明之中痛苦,纠结、委屈、抱怨。
4、高压锅父母“施虐心理”的分析
“施虐心理”广泛存在中国家庭中。
从脑科学角度来看,长期处在窘迫的生活、紧绷精神状态下的人群,包括老板,部门领导、父母等,大脑在高压情况下神经元受损,功能退化,神经递质分泌不足,看到被批评的人诅丧,难过,甚至流泪…他们会有相当愉悦的快感,会催生虚幻的价值感。
类似于抑郁症自残行为,会通过疼感分泌内啡肽,代替快乐之源多巴胺,成为缓解他们痛苦的方式,而且还会上瘾。
专注于消极想法,爱指使、争论,对别人有太多偏见,长期僭越别人的底线与界限。
过度施爱的这类家长的基本做法就是打着爱的旗号,狠抓孩子的不足来标榜自我高尚、优越的形象,让孩子效仿;人前人后自我陶醉于“做负责任父母”的优越感中。
所以骂孩子是能带来双重享受的事情,有快感,会上瘾。
可惜缺乏让孩子信服的说辞,没有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只喜欢发脾气震慑,经常唱反调以示蔑视孩子。自己不停忙碌,也让孩子处于不停歇的状态。
总结:这些父母心理资本不够,缺乏自信,极其自卑,安全感缺乏,有强烈危机感。
担心不被孩子认可,不被家人认可,延伸到不被社会圈子认可,随时处在紧绷精神状态。
看到孩子被批评流泪心里舒畅,有施虐倾向,同时伴随着反思和自责。
5、父母觉悟成长,是孩子优秀的家庭底蕴
天底下,多少父母,因爱生怖。多少孩子,因父母的不得法,因爱而死。
除非父母自我觉悟,修炼自己,学习家庭教育,否则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幸福、智慧的父母。幸福的孩子是优秀的人性养出来的。
上天不会亏待真正用心爱着孩子的父母。世间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供参考,有很多优秀且有效的育儿知识去学习。
比如父母自我认知疗法。无条件接纳自己与孩子的不完美,不用刻意追求以自己的实际条件根本达不到的目标。
比如萨提亚家庭教育心理学基于大量实例研究所提供的育儿方法,指出孩子出生后三个月到三岁、四岁到五岁等等各个年龄段所需要的心理营养。
要获得这些对自身与孩子都大有裨益的知识,需要父母走出自己的安全圈,走出自我,接受自己的平庸,才能看到伟大的自己。
孩子的成就不是被父母灌入激素催化出来的,而是接受父母全天然的爱自然开花结果。他会带着父母的爱,指向他自己该走的路,指向自己的成就。
父母优渥的心理资本, 造就一个家族的福田,灌溉孩子心灵。早开晚开,都是最好的花。
用知识与觉悟就能解决的问题,岂不美哉?
版权声明:《再回家》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禁止修改、抄袭、洗稿。请尊重我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