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入园
先入园的几个男孩,把所有小椅子搬到座位上,老师有意识的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极大调动了孩子服务班级的热情。
孩子陆续入园后,自主看绘本,有个孩子给我指了个椅子,让我坐下,拿了一本绘本让我讲,几个孩子围过来,都拿着绘本来找我,希望我给讲他的那一本,可见小班孩子喜欢听,但是老师确实时间挺紧张,一位去门口接孩子,一位晨检接待,如果老师分工好了,还能有一个讲一下,但是还要兼顾其他孩子,今天小二班一位老师请假,所以老师就忙不过来,我坐下给讲绘本的时候,只能顾到眼前几个孩子。
8:00准备吃早餐
饭前小朋友陆续去洗手,班里两个热心的女生帮助新来的小女生洗手,擦手,照顾的很周到,后来吃完早饭,这种情况又出现了,拿纸巾帮小女孩擦嘴,这是孩子保护比自己小的孩子的意识,一开始我觉得真不错,后来发现有几个孩子争抢着把这个小女生拉到自己跟前照顾,因此发生了几次冲突,就像抢布娃娃一样。
饭前教师点人数,缺勤追踪,组织孩子去餐厅,今天只有一个孩子缺勤,两个孩子晚到。
早餐幼儿全吃,个别不吃的孩子鼓励一下也能张嘴吃,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吃饭不好的情况还要老师关注到,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吃完饭之后,有部分孩子自己主动收餐具,看得出小二班孩子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的孩子主动把歪了的椅子整理好。
8:40集体活动
早饭回来,过渡环节比较自然,无需老师组织,有的先去洗手上厕所。有的直接坐在椅子上,点名的时候,声音响亮。
今天讨论的问题:“餐桌下的碎面包是哪里来的?”讨论的组织确实有难度,孩子七嘴八舌。有的孩子注意分离分散,不能专注于老师的话。
接下来是植树节的主题的集体活动,准备的课件不能用,老师临时改用视频,孩子对视频的兴趣更浓一些,但是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只有部分孩子能专注,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游离的,和身边的小伙伴讨论其他事,小班孩子注意时间短,如果没有教师辅助,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
9:00户外游戏
拍球热身,基本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有的孩子拍着拍着就跑掉了,大班额的小包,组织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拍了约20分钟,户外热身结束了,有的孩子头上冒了汗
拍球结束后,送球拿水杯,拍球之后,各个小班都是送球回教室,回去后放球,洗手,喝水,上厕所,再站队出去玩游戏。
户外游戏中,孩子们对雪花片的玩法很多样,完成了多种作品,有一部分孩子跑去玩滑梯或者爬网,老师也并没有制止,这是对的,在户外场地,老师分散站位,保证孩子在安全视线之内,允许孩子去玩自己感兴趣的。
建议:
1.用音乐作为信环节过渡的信号,不仅用在游戏后,各个生活环节都可以用
2.拍球之后有必要回去送球吗,回去后上厕所的孩子也不多,拍球之后直接进行游戏呢?
3.带着野餐垫,方便孩子放水杯和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