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说《摆渡人》,让我想起电影《心灵捕手》里的教授把自己画过的一幅画一直挂在他的办公室。
那是一幅谈不上好看的画--一只小船在湖中,孤零零的漂泊,寥寥几笔。
可是这幅画背后的意义,却被他正在进行心理辅导的天才少年一眼戳破--谁也不是完美的,谁的心中都深藏着伤痛。
那是教授在妻子去世后,整个心情状态的概括--孤苦而无助。
谁是谁的摆渡人,道不清。
小说《摆渡人》讲的是一个死于火车事故的女孩迪伦,在灵魂离开肉体后被她生命里的摆渡人崔斯坦,渡往她死后归宿的故事。
摆渡人崔斯坦千百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完成他一个又一个使命--将死去的人送往他/她们死后的归宿。
可是这次,迪伦带来了不一样的结局。
迪伦与崔斯坦之间产生了爱情,而爱情的力量谁也不可低估。
迪伦带崔斯坦逃离了男孩千百年从事摆渡人的命运的世界,并且回到了现实世界。
小说中有一些不一样的视角,很让人喜欢。
崔斯坦是迪伦死后的摆渡人,而迪伦让崔斯坦走向了生。
崔斯坦,摆渡过无数人,每一次遇见不一样的死者,他自动化身为死者喜欢的模样,走进死者心里,完成他的使命--全身心的护送死者到达他们死后的归宿。
他一路上是一个守护者,降妖除魔,不问为什么,帮助一个又一个死去的人到达他/们要去往的地方。他全身心投入,勇敢地执着于这一件事情。
他可敬可爱。
可他也是可悲的。
千百年来,他周而复始做着一件事,没有自己的面貌,没有自己的身份。
这让我想起了人的理性与感性,崔斯坦无疑是理性至极的,任何时候他都是用自己的理性和逻辑去解决问题,似乎是一个永远不会犯错误的计算机。
但计算机是生硬的,只有冰冷,少了生动,当没有情绪,一个人便也不再是人。
但当他遇见了迪伦,一切发生了改变,他被迪伦在意。
迪伦把他当做了人,一个感性的女孩开始用自己的视角去感受到他的情绪--在意他的悲与欢。
她,与往常完成任务中遇见的死者不一样,这一切启动了崔斯坦被冰封已久的心,让他也开始去感知情绪性的东西。
于是故事结局便有了力量。
他因为爱的力量跟随了迪伦,即使违背自己的使命。他走他从未想过可以走的路--往死者生前的方向前行。
这一路上,换他胆怯了。他的怯懦使得迪伦成为了他生命的摆渡人,迪伦带他来到了现实世界,一个全新的世界。
原来,他的坚强处其实也是他最软弱的地方。
这个地方需要被爱滋养,被爱引导。
他掩藏的情感才开始流动起来。
小说中,迪伦死后在被崔斯坦摆渡的过程中,她看见的世界是自身内心心理变化过程的反映,这是心理学的视角。
每个人看见的外部世界就是他内心的反映,他说出的话里,做的事情,有他曾经的过往。
一直觉得每个人的身体周边都被一个泡沫包围,包围着的世界大多时候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如果想要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就得先进入其他人的泡沫,用他人的视角看看世界的模样。而这个他人的视角可以是书籍、人与人的交流,一切可以传播信息的东西。
只有让自己的思维更广阔了,投射到自己内心的东西才有了新的血液。
一味地躲在自己的视角里的人一点儿也不可爱。
希望崔斯坦来到的现实世界可以更多的拥抱自己,因为有了自己的人,内心丰富有力,才能成为别人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