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高血压日。
年初,我妈被确诊高血压三期。好在发现得早,平日她身体底子好,及时用药,血压控制住了,目前靶器官没有损伤。
我们家除了我妈,祖上三代,没一个高血压患者。我妈不抽烟、不喝酒、谨慎小心、胖也不胖啊,怎么会得这个病?不知道。
我用了半年时间,学习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一入豪门深似海——实在太复杂了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中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
2017 年 11 月 14 日,新版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一石激起千层浪,高血压的标准从 140 / 90 mmHg下调为 130 / 80 mmHg 。
按此新标准,美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将占总人口的 46%。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中推算,高血压病患人数约2.7亿,且呈低龄化趋势。
2017年12 月 8 日, The Lancet (柳叶刀)杂志也刊登了来自中国阜外医院蒋立新团队,有关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的最新结果。 这项研究筛查了全国 31 个省超过 170 万 35~75 岁的社区居民,发现高血压的检出率为 37%(140 / 90 mmHg)。最严重的问题是,高血压人群对自身患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6%、23%和6%,教育水平低、收入少和男性患者血压管理更不理想,西部和农村地区问题尤为突出。
控制率低的根本原因,还是患者对药物治疗存在诸多误区,启动药物时机较晚,用药率低,联合方案不合适等。
尽早启动药物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坚持规律用药,可大大提高高血压等控制率,大大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等发生。
高血压应该如何测量
高血压防控首要一步就是要测准血压,之后才能谈诊断和治疗。
然而,正确的测量血压并不是想象那么简单。
2015 年 6 月,在美国医学会各州医学生代表年会上,来自 37 个州的 159 名全美优秀医学生代表自愿参加血压测量挑战对模拟患者进行血压测量,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仅 1 名同学(0.6%)完全做对,平均分为 4.1 分(满分 11 分)。
某些得分点做对的人极少,包括:
除此以外,测量血压还需要注意以下要点:测量血压时,手臂不能用力且肘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选用合适的袖带尺寸;袖带置于裸臂上;这些正确地测量血压方法,是正确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017 年美国指南推荐, 高血压患者早上服药前和晚餐前应至少测量 2 次血压;健康人(血压< 120 / 80 mmHg)应该每年测一次血压 。
这些要求,你做到了吗?
测完血压之后,
如何确定是高血压病呢?
这需要有一个标准。
目前除了 2017 版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130 / 80 mmHg)以外,所有的高血压指南(包括欧洲,中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等),均仍以 140 / 90 mmHg 为诊断标准。
而所有指南均一致认为,120 / 80 mmHg 以下才是健康血压。而血压和年龄呈明显的正相关,可见想一直维持健康血压是不容易的事。而健康血压和高血压之间称为“ 高血压前期”,“血压升高”或“正常高值”。
目前认为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达到高血压标准,既可诊断为高血压。
但需要注意的是,诊室血压压 ≥ 140 / ≥ 90 mmHg 的病人,有高达( 10.4%~51.5% )属于“ 白大衣高血压”,而白大衣高血压目前推荐生活控制,不需服药。
在目前临床,还存在单凭诊室血压高没有靶器官损害就诊断高血压开始服药的乱象,这类病人服药后家庭血压较低,又不敢随意停药,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困扰。
再者,少部分诊室血压 120~129 / 75~79 mmHg 的病人,有可能是隐匿性高血压( 约占所有这部分病人的 10%) ,这部分人若被漏诊将可能放任靶器官损害的出现。
因此,高血压的诊断除了讲截断值(cut-point),还要讲流程和测量方法(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动态血压)。特别对于血压位于 120~159 / 80~99 mmHg 区间(高血压前期和 1 级高血压标准),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症的患者,诊断高血压要特别谨慎。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对于高血压,大家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可不可以不吃药?吃了之后能不能停?”,而医生重点关注的是——这个病人要不要启动药物治疗?。
对于第一个问题,要看“可逆因素”多不多。比如,一个喜欢吃香喝辣的胖子,血压 145 / 90 mmHg,医生会说:“兄弟,努力一下,减减肥,有希望不用吃药”。而对于一个生活健康的“五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高血压)青年,血压 145 / 90 mmHg,可能真的不吃药不行。
要不要启动药物治疗,有些情况是很明确的,包括以下 4 种情况的患者必须服药:
有靶器官损害者: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微量蛋白尿等;
有合并症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心衰,卒中,糖尿病,慢性肾病,外周血管病变等。
危险因素多,心血管风险高者。2017 年美国高血压指南建议 10 年 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10%,则血压大于 130 / 80 mmHg 就需要开始药物治疗。
血压大于 160 / 100 mmHg 必须服药。
而有些情况是有争议的。
主要是这样的人群:
1 级高血压(140~159 / 90~99 mmHg),低至中度心血管风险患者。争议点在于是否先经过生活控制无效后再开始服药。而不同指南,对这部分人群是否用药的推荐是存在差异的。
总体来说,目前越来越倾向诊断高血压(140 / 90 mmHg)就开始服药。如拟先行生活方式控制,观察期应较短,不应该超过 3 个月。
另外,对于“”可逆因素”(肥胖、高盐饮食、饮酒、少运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多的人群,可预想生活方式干预后仍难以达标,那么发现高血压存在也可以直接开始药物治疗了。
这里插句话——打呼噜比较厉害的人(声音大,不规律,间断性,天天打)你们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睡不好觉的人,血压多半会偏高。打呼噜也是病,得去耳鼻喉科看一下。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值,是越低越好吗?
对于以往来说,一般把高血压治疗的目标定为 140 / 90 mmHg。同时,对于合并其他并发症的部分病人,进一步下调降压目标为 130 / 80 mmHg(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二级预防,外周血管疾病;10 年 ASCVD 风险>10%的患者。)
而老年患者(60~65 岁以上)的降压目标值大部分指南(包括最新 2017 年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建议控制 150 / 90 mmHg以下,可耐受情况下降至 140 / 90 mmHg可能更好。
而 17 年美国指南则建议大于 65 岁活动能力好的老年人 SBP(收缩压) 应该降至 130 mmHg 以下。
特别要注意一点:对于老年患者血压降得更低不一定有额外获益,太低(120 / 80mmHg)可能还有坏处。
高血压的治疗措施
高血压的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措施。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缺一不可。
1、生活方式干预:
包括限钠补钾,限油脂,适量蛋白,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减肥减重,规律作息,坚持运动等。
2、药物治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普利类(ACEI)、沙坦类(ARB)、钙拮抗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5类降压药作为一线降压药,可以首选使用。
除了老年人身体虚弱以及1级高血压低危患者外,所有的高血压药物治疗推荐联合用药,首选单片复方制剂比如ARB+利尿剂(复代文、安博诺、海捷亚等),ARB+CCB比如倍博特等。
理想的联合方案还包括:
ACEI/ARB+利尿剂;
ACEI/ARB+CCB;
ACEI/ARB+CCB+利尿剂;
CCB+β受体阻断剂;
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等。
注:ACEI与ARB不建议联合使用。
我到现在也没把这个部分搞清楚名字都记不住。具体用药,一定谨遵医嘱。
用药注意事项
每次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后建议观察 2~4 周,评价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避免频繁更换药物,更不能私自换药!
除非出现不良反应等不耐受或需紧急处理的情况。普通的不良反应,肯定都会有些的,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总结一下:
1. 高血压会引发多种靶向器官损伤,其中脑卒中危害十分大,可谓一人得病全家遭殃(死不了,活不好,耗尽人力物力财力)
2. 高血压与脑卒中关系十分密切,70%脑卒中与高血压相关
3. 要定期检测血压,以筛查是否存在高血压
4. 一旦确诊高血压药积极治疗。
5. 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该贯穿于高血压治疗的始终。
做为一个有情怀的保险代理人,我能告诉大家的就是这些了。如果时光倒退20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学金融而去学医。
好在现在的工作,其实也是治病救人。
好好爱自己,好好爱你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