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电影名字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部与《布达佩斯大饭店》那样的喜剧片子,看完后才感叹道——这不就是一部现代版的《辛德勒的名单》嘛!
《卢旺达饭店》由真人真事所改编,取材于发生在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卢旺达胡图族饭店经理保罗·路斯沙巴吉那(Paul Rusesabagina)在种族仇杀中设法挽救1268位图西族及胡图族难民的故事。
另外推荐两部同样是讲述大屠杀的电影,分别是《杀戮禁区》和《四月的某时》。
整部片下来,我的心情可以用百感交集来形容,或是对该片致以崇高敬意,或是对当年的屠杀暴行感到悲愤,或是对自己生活在安逸的国度感到庆幸。
本片以黑人主角的视角展开了整个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性格的人物角色,按个人的影视判断,全片人物可分为以下四个派类。
一、受害者:胡图族温和派(主角等人)、图西族(主角妻子等人)
二、屠杀者和帮凶:胡图族反派(贪婪的军官,暴戾的民兵,自卑自私的酒店员工)
三、有良知的西方人(同情心排序):红十字会的契西夫人>维和部队上校>现场报道的记者>神父>酒店总裁
四、冷漠的西方政权:联合国维和部队,法国、美国、英国政府等
正是这四类人,把在暴乱中体现出来的人性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大家看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也看到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一、卢旺达的“辛德勒”
主角是一位热爱家人、善良且拥有强烈责任感的人。
大屠杀期间,无时无刻不在为家人及图西族难民的安危担惊受怕,虽然刚开始他有一些冷漠(屠杀前,他不愿动用自己的资源来救助面对收到迫害的邻居),但是在大屠杀爆发期间,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应该要全力保护家人,保护当下无辜的图西族难民。
本可以和家人一起登上离境的班车,他却毅然留下来,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这些的无辜民众,那一幕当真让我感动不已。
他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和这个国家的受害者一样,他被酒店总经理抛弃了,被西方国家抛弃了,他也无奈,只能和图西族难民一起自救。
他没有放弃,他尝试动用了自己在暴乱前建立的军队关系,让部分军队保护酒店,让军官向己方提供粮食,他曾努力寻求维和部队的庇护,他甚至打电话给酒店总裁寻求帮助,他让在场有海外权贵关系的难民寻求那些权贵的帮助,他的执着,最终让自己和其他难民得到了生存的机会。
在残酷无情的暴乱中,他和辛德勒一样,化身明灯照亮了人性光辉的一面,把生存的希望带给了受难者!
二、可恨可怜的反派
本片的反派,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为极端的一面,残暴,仇恨,嫉妒,贪婪,腐败等丑陋肮脏的元素全部混在一起,最终导致了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无知、愚昧及贪婪的民兵们,在激进派胡图族的电台广播煽动下,拿起了大砍刀砍向了身边的邻居,砍向了手无寸铁的老人孩童,也许他们昨天还一起聊天吃饭,今天却屠刀相向了。
腐败的军官一直在榨干着主角绞尽脑汁找来的换命钱,还有那个懒惰自私的酒店员工,先是无耻地威胁主角,最后还带领民兵追捕几乎快要安全离境的主角和难民,他可恨可怜,他就是“因好逸恶劳而只能生存在社会底层,一旦找到发泄点便到处咬人”的这类人的缩影。
三、善良的光点
红十字会的契西夫人便是最亮的一个,因为不能把剩下的孤儿从暴民屠刀救出来而自责落泪,她再三恳求主角要保证那些已送到酒店的孤儿得到安全保障,身为观众的我一直担心她的安危,最后看到她安全出现在边境难民营的时候,我的心总算放下了。她是除主角外最美的人,所以片尾那个代表希望的镜头有她一个。
维和部队上校虽说是职务在身,但他也有一颗善良之心,他也曾和主角一起尽全力保护难民。当得知维和部队要撤离卢安达的时候,他心酸无奈地“嘲讽”了主角——“你只是一个弃儿,甚至连美国黑人都不是,只是一个非洲黑人罢了”。
那位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屠杀场景的白人记者同样令我印象深刻,但是在白人撤离之时,他求生的欲望让他抛弃了和自己有过暧昧的图西族美女,只是敷衍地给她留下身上的钱财而已。
那位冒雨带着一大波难民赶来的神父也是可以点赞的。
还有那位身居高位的酒店总裁(《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里昂),本来可以袖手旁观的他也为了远方的难民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那一份,就是他那一通打进法国政府的电话,让酒店难民的生命之火得以继续燃烧,虽说最后他做的不怎么多了,但在当时状况下,也是仁至义尽了。
四、冷漠的围观者
我所拍到的胶片,只能让外界的人看了之后大喊一下上帝而已,然后他们还是继续用餐的用餐,工作的工作,不会做出任何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这是白人记者在离别前给主角留下的一句话,这是现实,是西方政权漠视屠杀的一个很好的写照!
主角好几次利用”美国仍在监控国家的一举一动”的理由来稳住那些腐败军官,说明主角他们当时都迫切希望可以得到外国力量的帮助,遗憾的是这些帮助仅有红十字会、无国界医生等国际救援组织,西方政权的保护力度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卢安达方面甚至有资料显示法国政府也参与了大屠杀。
后来我查阅了一下当时其他国家的态度:
”美国由于在索马里进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黑鹰事件”)而不想介入卢旺达内战“,
“比利时政府以10名比利时维和军人遭到杀害为由,撤出了全部在卢旺达的部队,并带走了所有的武器”,
“联合国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事件中表现消极,大屠杀发生的第四天,安理会通过投票,决定象征性地在卢旺达保留260名维和人员,职责仅仅是调停停火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这也正如片中说的那样,“镇压卢安达动乱并没有给西方政权的选举带来实际效益,他们是不会伸出援手的”。
结语:
这是一场社会动乱,更是一场人性的较量,《卢旺达饭店》是一部的故事纪录片,更是一部警示片,警示世人不要忘记惨痛的历史,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