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已经毕业在外工作的好朋友L先生找我聊天。他说他一直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在与他人对话的过程中,他总是产生不了什么思想,就是不能思考,或者是即使有自己的想法,却总是害怕去提出来,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他怕会让对方不高兴,所以在多数情况下,他总是选择一言不发,总是顺从别人。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自己曾经的样子,曾经的我好像也是这样的。
那时的我,在每次接受命令后,当我转身离开的那一瞬间,我的心情是骗不了我自己的,要么低沉,要么后悔自己没开口询问。我习惯去接受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对此深信不疑,我认为别人这样做是有他的道理的,而我能理解他的做法。
我习惯当好人,习惯遇到事情听安排,也习惯总是忽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些时候,不怎么慢犯到自己太多利益的时候,我觉得这样好的,这样的生活不费脑子。可是当事情比较重大和关键的时候,满口说好很快答应别人的我,剩下的就是后悔与低沉。我会想这样的安排应该是对的,他一定努力的为我考虑过了,现在这样的情形也是没有办法的,我应该就此接受,如果他要说什么他会再告诉我的,我还是等着听安排吧。
我一直在等待,等待别人能够给我什么。可是连你自己都不清楚你要的是什么,你也不向他人表述你的要求,你还能指望他人会给到你更好的什么吗?
我生活得过于被动,我害怕主动去提出要求,我害怕让身边的人为难,我害怕被认为是一个很麻烦的人,所以我总是去妥协,去理解,去接受。渐渐的,我也能够形成看似很大度的态度,一套能够让自己去忍受的说辞。我看似满不在乎,其实很多时候,我的内心早已波涛汹涌。
或许这就是蒋方舟的一个采访节目说到的“讨好型人格”,听她说到过我从来没有正视过这个词语,可能我的潜意识中觉得这并不是一个褒义色彩的词语。但是,此刻我不得不正视它,并承认自己的曾经讨好型人格倾向。
心理学中曾有这样描述,讨好者活在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中,不停的追逐着别人对他们的认可,为此他们愿意去做任何事;他们总是将他人的需要摆在自己之前,即使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硬着头皮去满足。或许很多人有时候就是如此。
这样的人格倾向要改变,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能试着慢慢给到自己一些个人意识,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如果实在说不出什么想法,那么就先不要应承下来,给些时间让自己想一想,再做决定。
那些年来我活得过于听话,现在我要过得任性一点,去为自己而活,而不是活在他人的眼光中。也希望那些和我又过同样经历的朋友们,能够去学会“拒绝”,懂得“拒绝”,让自己的想法去驱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