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听话是为什么?一朋友问我。
“少了影响力!”
凡是问题都有许多答案,这个也一样,可无论你是答了她进入叛逆期了,还是我没能力,还是我和她没有共同语言,到最后都归一条,你失去或是少了影响力。
“怎么办?”
很难,真的,这不是一件给出答案你就能做好的事情。我试着从方法和技能角度给出一些解决之道,可这不表示你去运用就会有效果,或者异想天开的认为能顺利解决问题。
“为什么?”
怎么说呢?就像我们常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和“自己的小孩得别人教,即使你是老师”一样,由于家人间关系的过度亲密,彼此说的话作用就会下降;加上平时的相处方式相对会较为轻松,到了需要正经沟通时倒不会了,有些家长会说我平时很严肃,可这严肃就会破坏小孩的接受度;所以一个字“难!”。
“那怎么办?”
没事,不管怎样,先学会再说,懂比不懂一定会更有好处,起码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我简单梳理一下,尽量简短些。
一、家庭合作是门学问,要有学的意愿。
我们先解决一个思想问题,万事皆要方法和技能,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都在学技能,甚至到了单位,为了工作我们还在提升技能。
怎么到了家庭这里好像就不需学习了?好像这天底下的男女天生就会好好过日子,这做了父母的好像天生就知道怎么当爸妈。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在前些年都是以“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来处理的。这是通病,也是目前我们这代人最急需要解决的病。
不学习在理论和实践上均表明是错的,完全错误!现在能意识到的家长越来越多,可这努力在学的还是少之甚少,很少有人通过书籍、讲座、心理咨询等来解决这些问题,更多的是漠视或无视,觉得很正常,老一辈不是都这么过来的吗?!
当然也不乏努力的,比如我和你,我们没法看那厚厚的书籍来系统学习,就通过短篇的文章来获取,逐渐形成一套模糊的方法,比如现在,我正试图将我的一些体会告诉大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起码能有共鸣,能了解问题。
二、短时准备
解决思想问题,接下来就要说怎么做。若按理来说,你得先去看几本关于教育类的书,像《爱的教育》、《爱的艺术》、《论语》等,可这也不是一般人愿意看就能看完或看懂的,像我家的那位对着我满墙的书,只是摇头,每日里就看着手机,最多看本杂志,这几天就跟着女儿看她的《看天下》,也挺好,至少这方面能多一点与女儿的共同语言。鉴于此类群体相对更多,今天想说的也大体是适合这类人的。
在目前你无法短时提升自己技能的前提下,遇到需要与小孩沟通的事怎么办?我一般就一个招数:停一停,再问话;想一想,再回答。
那天我给女儿买了破洞裤,女儿很喜欢,试穿后欢天喜地地跑她爸面前求赞,结果这位一瞧脱口而出:“这不行,这怎么行?!太难看了,不行!”。女儿顿时像个泄气的皮球焉了,特受打击。我朝老公使了个眼色,还好这位反应快,马上不动声色跟了一句:“不过我家宝贝穿还可以,蛮好看的。”好哄的女儿又欢天喜地地走了。
事后我问老公,如果是别家小孩穿这裤子你怎么看?他说无所谓。这不结了,有时你的过激想法只因为她是你的小孩,而不是这件事本身。
每次沟通前都应先想想事情本身,或是假设这是别家孩子的事,你会怎么想,你再考虑怎么说。
三、长期准备
这长期准备所需要做的事很多,但是宗旨只有一个,了解孩子。她的世界、她的兴趣、她的内心都要想办法了解,但不是去问她本人,而是通过一些其他的方法。
我与女儿会很亲密。
我会喜欢她的喜欢,比如她喜欢三小只(TFBOYS),我会记住她说的三小只加上粉丝是四叶草,我会记住王俊凯喜欢蓝色系,源源喜欢绿色系(最好是薄荷绿),千千喜欢橙色,红色。如果记不住或记错也没事,女儿会因为我关心而开心。
同样,我也会把我喜欢的告诉她。我喜欢米兰·昆德拉,喜欢村上,喜欢连岳,喜欢听英文歌,喜欢画画、喜欢看电影,喜欢她,还有很多很多,我都会和她说,也会和她分享我的故事,我的15岁,我的自卑和我的挫败。
她看到《看天下》里有村上的消息,就会很激动地告诉我,还会和我讨论她看后的感受,我对着村上的照片无奈的说了一句:村上啊,你这小说是写的真好,可你这相貌是真不适合拍照啊!女儿大笑说,妈妈如果村上能有王俊凯的脸就好了,哈哈!呵呵,我服了。
我们的共同爱好是看书,每晚都会在她临睡前一起共读,我会把这些时光拍下,在QQ空间里建一个共读相册,我相信这段回忆以后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美好如初。
我和女儿会有互动。
女儿因为今年初三,作业压力较多,很少有时间和我们互动。我就在她休息间隙,选三小只的舞曲和她一起跳舞,第二次间隙就选我喜欢的音乐一起跳,这样还能潜移默化让她听一些我认同的音乐。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创造美好的回忆。
就算次数不多,就算你只是努力过一次,也会让她很开心。老公常说我们俩像神经病,群魔乱舞,可是这俩神经病却很开心。
我会建立和女儿的联系。
女孩子通常喜欢美丽的东西,我便采集一些花草,自己做标本,买了好看的本子,一页一页的把收集的花草贴上,再在上面写上诗或句子,告诉她以后等她高中住校作为礼物送给她的。女儿很喜欢,她同学来家里玩也每次都会拿给同学们看,眼里嘴里都是骄傲。
我会告诉女儿我不行,我错了,我需要帮助。
我本身是个毛病很多的妈妈,懒、脾气不好、自恋(这也不算毛病,嘻嘻),想不出了,哈哈。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也允许她指出和批评,如果不改也可以惩罚我,大多数情况下她不舍得,真的要惩罚她会要求我晚上陪她睡觉。
如果我误会她,这种情况很多,由于特别在意她,就会犯过度关注、小题大做的错误,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跟她道歉,也会解释为什么会犯错。
我不回避她的问题,坦白说出来,相互沟通,做好辅助。
去年上半年发现她迷上网络小说,指出后一直是反反复复,不能彻底根除。我连续二个晚上跟她深谈。一点一点的跟她分析,让她自己找办法,告诉她只要愿意我会一直陪着她度过这个难关,最后她自己意识到不用强制手段真的无法解决。
达成一致后,手机和ipad主动上交,刚开始的几个星期,每天晚上她都要我陪她入睡,说以前觉得网络小说里有现实世界里没有的轻松和宠溺,如果我能让她感到浓浓的爱她的痛苦就会少一点。那一刻我才发现其实这祸根有部分责任在我们家长身上。那天,我向她道歉,并告诉她我希望以后有这种困惑可以直接告诉我。
我让她不要回避过程中的困扰,说出心里的难受,允许自己哭,允许自己撒娇。直到有一天,她跟我说,妈妈,好像现在不痛苦了。
四、坚持路要她自己走,家长只是建议权。
很多时候看着女儿走弯路,或是没有选择一条对的路,是一件极其难以忍受的事。
我记得有一次女儿说我,说当年我如果逼她继续学舞蹈,那么她就能和那些跳舞的人一样苗条了,她的腿也就不会这么粗了。
我听着她一边唠叨一边比划着自己的大腿。静心想了想,回应:宝儿,以后妈妈还是会选择尊重你的意愿,一是因为这是你的事情,你有权利选择;二是因为选择是需要承担后果的,这个责任得你自己扛,后果也只有你在承担,妈妈没办法替你。
现在的她还是会常常选错,可这是她必经之路,也是她宝贵的经验,我又怎能剥夺?
看似为她好帮她选择,让她少走弯路的做法,实则害她不浅。
未来她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选择,工作、伴侣、生不生小孩、生不生二胎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她自己做出选择的,我又怎能事事代劳而不出错呢?我又怎能确保我能陪她走完她的一生呢?我没有这个能力呀?到了那时她该找谁?
五、别怕,让自己和她一起成长。
很多朋友说随着小孩长大,越来越没办法沟通了,甚至有些孩子仗着自己学的知识比父母多,更是不听了。
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问题,问题在我们,我们没有继续学习,没有继续提升,我们停下来了,而孩子在输入中所获取的已经超过我们了。
这时我们不应气馁,而是反省。当我发现初三的女儿思考能力和许多想法在很多方面超越我时,我很欣慰,并且告诉她我的骄傲。她听后很开心,并更愿和我分享,这样我就能了解一些新事物,获取更多的知识,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吗!
同时我调整自己的生活,我将更多的时间有效利用,我尝试写作,尝试学画,尝试听《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我的尝试让女儿看到了我的努力,也让我有了女儿没有的知识,我将我所学告诉她,她也多了渠道了解不同知识点,相互受益,相互欣赏。
再退一步说,我学习能力不足,没法提升太多,可我们有走过的路,经过的事,这些都是我们的财富和智能,我们还是有我们独有的优势的,经验只要得当利用,一样能给小孩带去她们所需要的。
我很感恩女儿的到来,很感恩生活中的美好,很感恩工作中的艰难,很感恩自己健康的活着,很感恩家人的陪伴,也很感恩所有人让我经历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