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本想说三周写完,但《日本制造》进入商业案例起,能写的越来越少,不如趁早写完。
按此进度,下一篇【一剂】会结束《日本制造》。
【第四章 关于经营——亲如一家 / 1.战后改革是日本繁荣的基础 / 158】
他听闻后一脸惊讶,追问道:“您可是有钱人(rich),怎么可能买不起?”
我则解释道:“你和我之间有巨大差别。在日本,我或许算是有钱人(rich),但我拥有的财富与您完全无法相比,您是富豪(wealth),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购买这种昂贵的珠宝,而我却做不到。有钱人(rich)和富豪(wealth)完全是两个概念。”
——
“有钱人”和“富豪”的差别看得懂,配上“rich”与“wealth”就更好理解。借助第二种语言,往往更好理解母语。
我是北方人,在听到上海同学说“一刚”时,我问他什么意思,他说“竟然”,我问用法,他说“后置状语”,他用英文语法给我讲中文。
例:下雨了一刚(竟然下雨了)。
另外,年轻作者写作,常犯一错误:有钱人不等于上流社会。
【第五章 『美式』与『日式』的差异 / 1.破坏信赖关系的“法律万能主义”社会 / 202】
更让人忧心的是,这种在美国社会蔓延的“法律万能主义”思潮已经在逐渐瓦解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在日本,人们习惯于互相信任,因此即便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一些摩擦,也还能维持基本的信赖关系。
——
不谈美国和日本,不谈“法律万能主义”,谈与之相似的。
我看企业,看各种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对于营销、变现满地走,我常说“可以理解”。即使吃相难看,好在合法,与“法律万能主义”如出一辙。但及格离A+隔着不少层级。
还是要多做底限之上的事情,比如:做茶的好好泡茶,做平台的好好审内容。
【第六章 『美式』与『日式』的差异 / 2.应该重视成就感 / 211】
日本人相信“行行出状元”,从骨子里认为任何职业都应该被尊重。有的人50岁或60岁时退休离岗后,为了继续赚钱或发挥余热,从事了一份收入不及原先的职业。在日本人眼里,这完全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不少日企高层干部要到70岁甚至80岁才退休。
——
最近早餐喜欢吃煎饼果子。买完菜困意还没消,刚好站在摊前透一透。
面糊上铁板刷两下,铁铲尖就刮开鸡蛋打上去,从没吃到过蛋壳。老板娘摊得匀,火候也好,铲起时刚好一面嫩、一面微焦。撒上葱花榨菜,抹辣椒和酱,再裹油条或薄脆,对半折放进塑料袋。
上海怕是吃不到正宗的煎饼果子,但这样的也好吃。手艺好,不正宗不丢人。
“职人”是个好词。
我喜欢日本,喜欢便不愿意去,怕去了就不喜欢了。但我喜欢上海,就一定要来上海,要来了才能更喜欢。
【第六章 竞争——日本企业的活力之源 / 3.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谏言 / 245】
更为糟糕的是,他们每到一处,只对最新的自动化设备感兴趣。当时的中国人口膨胀,解决就业问题才是当务之急,因此应该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他们却无视这样的现实。
——
20世纪70年代末,好眼光。
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多,除了制造业,还有不少在互联网行业。看起来高精尖,其实还是拿人当苦力,没差别。
省钱是为了花在刀刃上,而不是不花。
砌砖工雇三十个好砌砖,但雇三百个也不好当工程师用,即使小馆子也要请个好厨师,很多企业看不懂。
【第六章 竞争——日本企业的活力之源 / 3.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谏言 / 250】
我叹了口气,说道:“古维什阿内先生,我认为贵国人民拥有伟大的艺术天赋。贵国的音乐、芭蕾、戏剧、绘画等领域人才辈出,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顶级艺术家。可这台电视机为何就没有一点点贵国的艺术气质呢?我熟悉西方国家的市场情况和消费嗜好,恕我直言,这种设计粗糙的产品很难有销路。”
片刻沉默后,古维什阿内先生质问在场的相关负责人:“对于盛田先生的点评,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那名官员一本正经地说:“盛田先生,我理解您的意思,可艺术不归我们管。”
——
听着像苏联特产的政治笑话一样。
艺术不用你管,在乎就行。
【第六章 竞争——日本企业的活力之源 / 4.竞争与自律 / 252】
比如升学考试就是一个竞争惨烈的“战场”。要想考入所谓的“名校”,就只能在分数上胜过别人,而考试难度又很高。于是催生了日本有名的“虎妈”式教育,导致许多孩子被迫整天学习,非常辛苦。我还记得30年前,当时我们一家从世田谷搬到青山,听说附近有为未入托的孩子开设的“幼儿园预科班”,真的让我非常吃惊。
——
我不吃惊,见多了,只放结论,其他的以后再谈:
学习不辛苦,辛苦是因为不会学习。
【最后说点儿什么】
虽然只有6段,但没有偷工减料,实打实地翻阅、对比和思考。
除去这些,针对第6段,想到有意思的事:或许,我有能力教人如何学习。这是说得谦虚了,事实上,我就是能。
但我仍得思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