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心之道,可求于内,可求于外。孟子主张不仅培养勇气,更要注重心志。北宫黝之养勇,是血气之勇,由外而发 。通过一次次的被动反击而积累了无所畏惧的勇气,由不断地训练产生, 有点莽夫的味道,但对于常人来说已是优秀的了。孟施舍之养勇,是无惧之勇,由内而发。而曾子则是正义之勇,通过道德自反确定正义与否,做出勇与不勇的行为抉择,理性且中庸,有内在的原则。然而这还不够,要真正做到不动心,还缺少了 一种气――即浩然之气。
说是浩然之气,其实还可以是浩然“正”气,即正直、正义、正道,但浩然之气则包含了更多。它的核心是心志,体现在体表上。便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志帅体充,融为一体。此处之气,是气质,是气体, 并非完全的浩然之气,三者为一体,所呈现出的才是真正的浩然之气。“敢问何为浩然之气?”“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气,体内之气与浩然之气最大的分别也在于此。气,体之充也,有内外的界限 具有局限性,而浩然之气则塞于天地之间,没有内外界限,浩大广阔。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者也。这是它的产生条件,即要与道德仁义相匹配,更要集义所生而非义袭所生 。集义所生, 指自律,是内在。义袭所生则反之,是告子的观点,他律的结果往往会让一个人失去自我,麻木不仁。前者注重道德理性,将其渗透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以及一切行动中,使自己的一举一动无不合乎道义,这不就是知行合一吗?
如何养浩然之气?以直养而无害。最重要的是直养无害:顺着生命的自然生长而养之,就是前面 所说的性犹杞柳也,顺应杞柳之性制做,如同人性一样,让人性自然生长,浩然之气也是如此。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正”即“止”,不停止地用正义培养浩然之气心中也不要忘记,更不要像宋人揠苗助长,非但无益,而又害之。因此,凡事要做到中庸,有分寸感,有限度。
一个具有浩然之气的人,一定会在其所在的团体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因为浩然之气的本义,就是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的,具有无限性而能在自然界中发生广泛作用的精神力量。
从言论来讲。“何谓知言?”“诐辞知其所蔽,淫辞之其所陷,邪辞之其所离,遁辞之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因身有浩然之气而如同有通晓万物的能力,集正气于一身。
从处世来讲,能者多劳,但也要知进退,懂中庸,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适中。像孔子一样,前路坎坷,后知进退有度,最终静心教授弟子,留下了无尽的智慧与圣人之道。圣人身上自是充满了浩然之气,影响了千万人,即使与一般人是同类,但又有所不同。 可以说他们身上的浩然之气更赋有精神,具有存在价值,超出同群,出于其类, 拔乎其萃。哪怕有方国百里之地由他们做君主,他们都能使诸侯朝见而拥有天下;哪怕要他们干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得到天下,他们都是不愿去做的。这就是圣人的浩然之气:理性道德渗入其中,做到了知行合一,也是真正的不动心。
不动心之道,即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