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诗人,其中有些人豁达,有些人婉约,有些人豪放,有些人拘谨。他们或多或少都对在座的各位产生了一些影响。而有一位诗人却令我收获了许多我原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他自诩少陵野老,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很悲壮,却能让人听出一种坚定的信心。他,写出了安史之乱下人民的心声与痛苦,
是的,他就是杜甫。
打小,我就一直很喜欢杜甫,认为他写诗特别好,也背过他写的很多诗,就像妇孺皆知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读诗的时候就只是觉得诗押韵,好听,从来没有想过其内涵。说实在的,我早期知道的杜甫的诗,基本都是正面的,没有什么是悲壮的,所以我难以深入了解他。
就算如此,他也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了我许多帮助。比如说,上学的时候,我一直抱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心态,去读书,如今如果把重复读的算上,恐怕真的破了万卷,可是下笔仍然没有神来相助,可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我要认真写一篇文章,我就要做好“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思想准备,仔细琢磨,研究。这样下来,我的阅读数量越来越多,作文也写的更好了,如果没有他,我恐怕还默默无闻的坐在教室的一脚嘻嘻哈哈,终一生,也没有什么贡献。
不过,若是讲对我的帮助,我认为当我在四年级时读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在真正向我敞开了大门,其中有这几句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句话读起来看似很简单,浅白。但当时已经有些诗词基础的我却觉得不知这么简单,于是我通读了全文,发现这首词写得很悲凉,讲述了他年老力迈时的一次秋风吹着他的房屋。还有小孩来趁火打劫时的感想。
当时我都这就很奇怪,因为我认为一直写好诗的杜甫,这次怎么写得这么悲壮,于是我就上网,读书,找到了更多关于杜甫的作品,于是,我看到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看到了“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也看到了三吏三别,代表名句就是“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索一下,会发现,这六首诗写出了当时很真实的画面。当时的我才懂得了杜甫真正的诗歌风范。
这些诗在我以后研究唐朝时很有帮助,更重要的事他写出了真正的时风。也让我明白了:一切不能只看外表,只看给世人展现的那一面,真正重要的往往不被我们所关注,这些诗,词,我俩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用自己的心去体会,我相信,有朝一日,我将有自己的语言说出杜甫内心的真实世界,和杜甫这坎坷不安的一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