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每十家里必定能有个和我一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学而已。”
在孔子看来,好学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孔子强调的是好学本身。一个人,无论境界高低,都可以追求好学,好学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学习、动脑子、改变,是对自我人格的挑战。
例子: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完全可以做到忠、信,但为什么他一生当中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他有懒惰的一面。他也许非常勤劳,黎明即起,下地干活,忍受弯腰驼背、风吹日晒,但就是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动脑子,不愿意改变。
那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才愿意努力学习呢?是对自己产生不满,觉得自己的状态不够好(对自己不满意)才愿意去学。
如果一个人很自得,觉得自己“日出而作,日人而息”,满足于当下,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
职场上也是一样,很多人能够做到忠、信,工作十分勤勉,但就是不愿意自我批判,不愿意主动学习、思考。
这就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在当下,很多人看起来都在努力地学习,报各种班着“别人在学,我也要学”。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这是思维上的懒惰,是随大溜。
真正的好学,是像孔子这样,遇到问题爱思考,有好奇心,有求知欲,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学是为了改变自己。
来源:《樊登讲论语—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