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不会写作文,每次作文课都是我的噩梦,别人都把作业交上之后,我只能找一万个理由否认自己。
关于惧怕写作,意识因为文字不优美,更重要的是素材匮乏,每次写文章都只有那么一两个事例再用,一个爱迪生的故事恨不得用到所有的作文里面。
小时候不爱看书,所以导致没有素材可用。现在想要专心写作,才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别说笨拙的新手作者了。
素材对于写作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长篇大论自己的思想,讲一堆大道理,自己都不愿看。那些理论只能说服自己,而且还很勉强。
人都是爱看故事,不爱听讲道理的。
所以,想要一篇文章变得更好,必须有无数的案例素材在里面,才能更吸引人,自媒体文更是如此,没有案例,不讲故事的自媒体文,就是垃圾。
其实素材无处不在,只不过我们不擅长积累。
每天看到的新闻,生活中遇到的趣事,书中读来的故事,电视剧电影里面的故事,刷短视频看到的段子,碎片时间阅读能够让自己有些触动的地方,这些都是素材的来源。素材,本身一直都在那里,只是我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去收集积累起来。也是最近认真学习写作,才更愿意积累素材。
因为前写了很久的文章,每每在素材匮乏的时候,便不愿写了。可是如果想要通过写作改变现状。就必须坚持去写,只有坚持写作才会有改变。坚持的前提是有东西可写,不然一堆废话理论堆砌出来的文章,只有一个后果,就是石沉大海。
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
通过阅读,听课,查阅,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希望自己一直践行下去,让自己的素材库不断扩大。
1.思考感悟。这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思考一定要深度思考,不能浮于表面,通过调动全身器官去感受外界,通过大脑的思考,形成像弗曼的永久笔记那样的结论,然后不断去完善。这类素材的特点是可以不断更新迭代。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深度得以升华。
2.读书笔记。阅读是获取素材最简单快捷的方法,每天要有坚持阅读的习惯,并且阅读的同时养成拿起笔记笔记的习惯。遇到相关主题的素材,就分门别类的记录下来,不用思考,原封不动的记录。便可以成为顺手的素材,如果再去查阅资料,把这个案例或者理论去深挖一下,一定能看到更深更大的世界。形成扩展笔记,把收集到的单一素材应用到更多的地方去。
3.网络收集。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有比任何前人都更快更好寻找素材的方式。那就是网络。如果你善用网络的话,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你想要的资源。但是关于素材来源,最好的是热搜,这里面有当下人们最关注的东西。写自媒体文,绝对要善用热搜这块宝地。
4.身边的人和事。身边的人和事,虽然说服力一般,但是用在开头去写痛点场景的时候,绝对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背景,身边人的痛点,便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痛点。写身边人,更容易写进大众的心里,这是自媒体人戳中人心最便捷的途径。而且十分有效。遇到身边发生的事情,深度思考之后,便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自媒体文。
5.采访收集。这是相对不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的人。与人对话,听听别人的故事,是很多人获取素材的方式。但是写出来之前要通过被采访人的授权,否则容易出现问题。
以上就是目前学到的,一些有关收集素材的方法。
有了方法,下一步就是实践,没有实践的方法都是扯淡。懂得再多的道理,都不一定能过好这一生。更别说,懂得还不多。想要懂得多,就要积累。积累就是坚持的过程,坚持的越久收获就越大。
每天从文章不同层面去养成收集素材的习惯,从选题、标题、案例、金句等方面收集文字。然后深度思考,产生永久笔记记录下来。一两天可能感觉不到什么,先把这件事坚持一年。然后再去想事情能不能成,怎么才能成。
这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还是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有收集到的笔记,输出在Obsidian里面,分类整理关联起来,形成真正的卡片写作法体系。
期望这么一天,每当我在Obsidian里面输入一个主题词,能在十分钟之内链接素材,形成初稿。
美好的事情,总是在发生,积累是过程。
素材就像是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可以随意组合。作者的审美,就像建筑设计大师的审美一样,同样是用砖瓦,设计出的建筑风格却不一样。但是没有砖瓦,在厉害的建筑师也盖不出大楼来。
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一定要练习自己的审美,当然那是更高层次的写作了。但是审美也是积累的过程不是吗?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相信美好的事情,终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