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
这两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两次亲戚们组织的聚餐,聚餐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席间,一位年龄很大的长辈,一直在跟我们说她的二儿子和小儿子赚钱多么辛苦,她的孙女没有考上编制让她多么忧心。
这位长辈今年八十多了,她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除了二儿子住在她身边,其他的儿子女儿都在大城市里定居生活。从我记事起,每次去她家坐客,听她和爸爸妈妈聊天时,她都是在说她的大儿子和小儿子多么好,多么孝顺,多么辛苦,各种心疼。
几乎从来不提她的二儿子,偶尔提起,也没几句好话,觉得二儿媳妇不好,儿子听媳妇话,不中用。后来我上大学时,每次去她家,她说的话题都是她的大孙子,觉得她大孙子二十好几了还没有结婚,村里人在背后笑话她,戳她脊梁骨。
这件事一度令她非常忧心,常常念叨,念了几年,她的大孙子终于结婚了,并很快生了小孩。我以为她会很开心,可是并没有,再去她家时,她开始念叨她的大儿子上班辛苦,很可怜,人都瘦了,用她的话形容“瘦得只剩下一双大眼睛”。
我当时因为她的这个形容笑了很久,她的大儿子本来就很瘦,但是精气神很足,而且他的工作很轻松,并不辛苦,也并不可怜。再后来她的大儿子退休了,不用上班了,我以为她会开心,可是她又开始忧心她的小儿子没有房子。
前年,她的小儿子终于买了一套房子,并于去年搬家入住,还接她去玩了几天,我以为她会很开心,可是没有,她开始忧心她孙女毕业了没有工作,不停的催促她孙女考公考编,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次,除了忧心她孙女的工作,她还提到了她最不关心的二儿子,这些年,她每次生病都是她最不关心的二儿子骑着摩托车送她去医院,家里有什么事,也只有二儿子在身边给予帮助,其他孩子都只是电话里关心一下,给点钱。
我想正是因为如此,她也想明白了,二儿子虽然穷点,但是其实是真正给她养老的人,大儿子虽然出息,但是退休后一直在大城市里含饴弄孙,并无暇顾及住在村里的年迈的老母,这些年一年顶多回来一次,吃顿饭就走。
老人年纪大了,需要的是陪伴,所以这几年也没听她再提起过她的大儿子,也没提起过大孙子,提的最多的还是陪伴她比较多的二儿子和看望她比较多的小儿子,孙女是小儿子的孩子,也是目前她最牵挂担忧的孙辈。
我从这位长辈的变化中,照见了自己的一部分,我初中时,总盼望着上高中,因为听说高中的校园很美,高中可以有生活费,高中可以体验住校生活,远离父母的管束,高中可以去到城市里,走出了乡镇。
可是,当我上了高中以后,我并没有很开心,我开始想念父母,羡慕走读生,城市虽大,但我并不熟悉,校园虽美,但我的生活只是教室宿舍和食堂的三点一线,主旋律是学习,还有考试成绩的压力,那时候我开始盼望着自己能早点毕业,早点上大学,等上了大学就好了。
因为听哥哥姐姐们说,大学很自由,除了上课以外,其他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可以体验很多社团活动,可以考虑做兼职,可以谈甜甜的恋爱,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大学的食堂很大,饭菜种类很多,味道很好。
后来,我终于上了大学,我以为我会很开心,可是我发现也不过如此,社团活动很无聊,兼职并不好找,且容易被骗,并没有什么甜甜的恋爱,偶尔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但是没有钱,体验也一般,大学的食堂虽然选择多,可是一年也就腻了。
那时候我又盼望着自己可以毕业,因为毕业后可以进入职场,去赚钱,去当优雅干练的白领。可是毕业后,发现职场也就那么回事,工作内容很单一,自己也没有什么话语权,都是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遇到不好的领导还会各种难受,赚的都是“窝囊费”。
我以前很看不来一些基础岗位的工作,觉得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谁都可以做,可是现在我连这种基础岗位的工作都找不到,并且羡慕能找到基础岗位工作的人,并且深深的觉得有些基础岗位其实最养人,因为压力没有那么大,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人也相对轻松舒服很多。
人总是要在不停的经历中才能明白一些事情的真相,翻过一座山,还是一座山,一座一座的山翻越过去,我们才能明白,我们其实不必执着于翻山这件事,因为只要你在行动,山总会翻越过去的,我们应该做的是,放轻松的去面对一座又一座山,翻山越岭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欣赏沿途的美景。
就像时间,总是会一天一天过去,我们不必执着于每一天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有意义有价值,我们只需要按自己的心意去经历一天又一天就好,这就是时间于我们的价值,不要因为一些某时某刻的虚名,忽略了此时此刻的美好。去经历,去翻越,去体验,去成长,去收获。
最后,希望所有读到此文的人都能在成长的路途中,既能看见过程,也能看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