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一
1
昨天都已经过了十一点了,弟弟还非要去洗头。要知道他之前可是从来没有主动要求过洗头的,都是被我妈吼着才会去,每次还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像是我妈要害他似的。
确实有点反常。
我偷偷揣测他可能是谈恋爱了或是有喜欢的女生了,否则这不科学啊。而且我这次回来明显感觉他变帅了,哈哈。
看来恋爱真的是不得不让人重视起自己来。
我弟弟现在初三,正处于懵懂的青春花季,想想当时的我,小心思小情绪确实也不比他少。
我会在洗澡的时候让沐浴露和香皂轮番上阵,会在出门前将小白鞋擦的一尘不染,会在镜子前臭美半天把各种角度都确认一遍。要是脸上长颗痘,那可要了我的命了,能让我生一整天闷气。
不能说是幼稚吧,这应该算是一种本能。本能的逼迫自己逐渐趋于完美,如此才能正大光明的走在他旁边。
也可以说是一种仪式感,像情人节的鲜花,像重要约会的盛装打扮。
我喜欢这种本能的仪式感,它让我在爱别人的同时也没有丢掉自己,尽管结果是为了别人,但尽心尽力的过程却是属于自己的。
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就算只有自己,生活也是需要仪式感的。
仪式感是单打独斗后给自己的一个拥抱,也是在承受痛苦挣扎时对生活的包容。等一切雨过天晴,它会对你说“嘿!恭喜!”
2
不过,如果仪式感仅仅是为了在终点取悦我们,那未免有些单调,所以它还有另一方面的美妙,那就是整个追逐的过程。你会发现路边的野花野草也足够迷人,而终点是不是玫瑰,此刻也没有那么重要。
我之前有过一段痛苦的减肥经历,每天我都深陷于对体重数字的斤斤计较中,压抑,崩溃这些我讨厌的情绪时刻围绕在我身边提醒我折磨我。
这期间所有食物出现在我面前都是以热量为单位的,我每天计划着,只要超过一分一毫我都会难过到痛不欲生,然后开始催自己吐出来,如此循环往复。
我看着镜子中怪异恐怖的自己,脸色苍白的像一面墙一样,没有任何有生命力的表情,就连眼角的泪都是死气沉沉的。当我的手指在不知所措的喉咙里不断搅动时,我的胃也跟着无规律的节奏起伏翻滚,直到最后夹杂着喜悦与痛苦一吐为快。
那真是一段灰暗至极的日子,我不敢告诉任何人,每天都假装有模有样的活着,若无其事的像从来没发生过一样,然而背地里猥琐到恶心自己。
事情真正发生转变是在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仪式感。我太痛苦了,我想让自己活的有体面一点,于是我开始尝试接受自己,尽管一开始很难说服自己,但就这么一点一点的,直到最后我真正得以解脱。
我对自己许下了承诺,如果连续三天都没有催吐折磨自己,就奖励自己一支心仪已久的口红,再连续五天没有催吐就奖励自己一双之前一直舍不得买的鞋子。就这样循序渐进,我终于朝着这些奖励开始往前看了。
其实也没有奖励自己多少次,在我慢慢适应这个过程后,我不再那么渴望奖励的存在了。因为相较于最后的奖励,这个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更让我着迷。
这是凯旋后的盛大狂欢,尽管它的存在微小到只有自己知道,但它却只为自己一个人存在。
3
不论是爱情还是生活,都是需要仪式感来润色的,倒也不用多轰动热烈,哪怕是睡前的一个吻或一个微笑也好,无非是想告诉对方或者自己一句,“谢谢宝贝,今天辛苦了!”
当然肯定会有人觉得麻烦,想着生活没必要作秀给自己看,每天都够累的啦,还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但我想你可能误会了它存在的道理,不过也没关系,只要大家都幸福快乐,仪式感什么的也可以没那么重要。
它只是想陪着你度过黑暗拥抱黎明,只是想看着你一路披荆斩棘英勇归来,只是想安慰你说“我一直都在”。
所以仪式感不是生活的侍从或帮腔,它更像是鼓励,让你在磕磕绊绊的声音里听到流畅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