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朋友聊天。他说妈妈不小心摔了一下,需要卧床休息,他在陪妈妈。我很自然顺口嘱托了一句照顾好老人。他说这是他的责任也是必须的。忍不住在心中为他点个赞。何谓孝?倾情陪伴,用心照顾老人就是孝。
小花同学寄来一盒正宗的富平柿饼。我打开尝了一个,其余的按照惯例分了四份。儿子数了他的一份,给姐姐留了一份。其余的两份直接抱给爷爷奶奶了。我看着很是欣慰。想起以前有什么稍好吃一点的东西,爷爷奶奶总舍不得吃,总是要留给孩子。我就反复强调说:孩子还小,啥好吃的将来都有的是机会吃,不用惯着他们。我的言下之意是老人辛苦了这么多年有啥好吃的该吃就吃吧,别老挂念着孩子。这样说还不行,爷爷奶奶还是不舍得。我就对着奶奶开始上纲上线说教:现在你们啥都让着他们,养成习惯了,孩子就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世界都是为他转的。到时候养一个自私的孩子算谁的错?这样说的多了,我也坚持的多了,现在一切都成习惯了。真好!何谓孝?心中有老人就是孝!
古语云:“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寒门无孝子”,可见孝道讲究的是心,而不是事。孩子如果心里有长辈,这就是孝。如果把给予长辈的生活条件是否优越,作为判定是否孝顺的标准,那穷人家的孩子就永远没有孝子了。
当然,只心里有长辈还远远不够。孝还必须做到赡养父母。父母养我们长大,我们侍奉父母到老。那是不是做到赡养父母就够了呢?孔子曾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只给父母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是不够的,还必须做到“敬”,也就是真正尊敬尊重他们才行。
今天吃柿饼时,孩子爷爷赞叹说是地道的柿饼,让我留一些等过年时炸一盘当一道菜。我没吃过炸柿饼,凭感觉认为口感这么好的柿饼炸了就浪费了。口无遮拦咋想就咋说了。老人说:你不懂,一炸再一上锅蒸,比这个更好吃。孩子爷爷是厨师,他最高兴的事儿莫过于他的厨艺被大家认可。好吧,这里我就闭上嘴别再讲什么“能生吃不熟吃”的营养学了,只要老人高兴就好。何谓孝?顺就是孝!
想到子夏问孝时,孔子曰:“色难。”他说有事情的时候,先让年轻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了,先让老年人享用。这样就算是尽到孝道了吗?不,这还不算,孝道根本没有这么简单。孝道最难的是什么?——“色难”!光做到赡养、恭敬、有孝心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对待父母要始终和颜悦色,充满爱意。不仅形式上要做到孝敬父母,还要发自内心深处,真正地敬重关爱父母,随时随地在眉宇之间、在言行之中都能表现出和悦的神色和敬意。这才是孝道的精神所在,是最难做到的。
在践行“孝”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做的都远远不够。有时候我也会把最差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有时候不如意了也会闹些小情绪耍个小脾气。其实我忘了我就是孩子的影子,我做着孩子在看着。
其实,所谓孝,就是心中时时处处有长辈;所谓孝,就是尽可能照顾好他们,陪伴他们。所谓孝,就是尊重他们顺从他们……
我是孩子的榜样,我是因,孩子是果。我种的因最终会回到我自己身上。这样想想,以后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吧!
2019—01—18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