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在讲课过程中,我发现我的个别小观点可能连我自己也没有做到。所以在讲的过程中,当我突然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有一丝惭愧感袭来。
第一,我在班里有感而发了一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当时讲的时候,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伤心难过是因为我们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不是因为得到的少。这在当时讲的时候,我并没有去思考什么,讲得还挺有激情。下课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不是有对学生不公的时候呢?我觉得是这样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学习好的学生犯错误,我总是不忍心去批评他们,反而可以温和地给他们讲一番道理。但对于学生比较差的学生犯错误,我想应该是他们犯错误太多了吧。所以现在我一上来就是吆喝。而我的呵斥并不能让他们变好,可能还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这不也是对人下菜点了吗?我这是不公平对待学生吗?再有,对于个别品性极其恶德,心狠手辣的学生,我就有点发怵的。对于一个从小胆子就不算大,成长中也不愿意惹事生非的女孩子来说,对于这样的个别学生,虽然我很看不惯他们,讨厌他们,但是我却并没有表现出厌恶,甚至还表现出“讨好”。说实话,当我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是有点鄙视自己的。但再想想,这应该和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吧。记得小时候,有时候一个人在家里,我很容易去想一些很可怕的事情,来吓唬我自己。然后自己就开始哇哇大哭。而我想的那些可怕的事情,就是一些“坏人”所为。可能那些品德不端,心狠手辣之人,就是我一直避而远之的人,害怕的人吧。所以,我很害怕与这样的“坏人”相接触。其实我的生活中,一直都是好人相伴,所以我并没有什么感觉。但现在,我的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人,又一次把我带回过去。而这些学生却又是我无法回避的。所以,我想为了少与他们之间有什么冲突和矛盾,可能我一直在隐忍着什么。我看到了自己的软肋,所以这一周都很是郁闷。
第二,我教学生学着去拒绝。说到拒绝,其实我也是一个不会拒绝他人的人。当一个办公室的老师拉着你要去厕所的时候,其实我可能不太想去。但我为了合群,然后就是在路上闲聊几句,我便跟着去了。还有一些事情,我也是不太会拒绝的。其实想想,随着自己的成长,随着自己的强大,我现在已经比过去好太多了。但我想多少年后,我再回想起这一段,是不是仍然会觉得此时的自己很“弱”呢?我想这就是成长的意义吧。
第三,我教学生认识情绪,并学生合理的调整情绪。说实话,我感觉自己运用的也不是很好。虽然我很知道,但是用的方面,我还是有点欠缺的。
第四,日慈心理课程中,我的第二课是《认识你自己》。课程一开始就是给学生时间写一写自己。比如说,你什么时候会伤心,什么时候会害怕,什么事情会让你伤心,你最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时候等等。而我,好像也从来没有真正的认识我自己。我也很有必要写一下。但这一周过去了,我却还没有动起笔来。不说没有时间,只要去挤,时间总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