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别老是炸毛,可以不!”小A气愤又无奈的说着。
当我们看到某某人乱发脾气时,“炸毛”这个词便脱口而出。它仿佛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词儿。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炸毛的时候,然而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个人的脾气像是随时听候军令的军炮,一声号令下战火纷飞,硝烟弥漫。那就是我的父亲——会因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炸毛的人。
我像是一位潜心研究的学者,多年来时时观察着父亲的行为,研究着父亲脾气的根源。不知是我观察的不够还是研究的不深,至今,我都没有搞明白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导致父亲的脾气如此的暴躁,动不动就炸毛起来,仿佛动漫人物生气时头发竖起般的模样,搞笑又滑稽。
02
回忆起以前童年的时光,眼前总会闪过一幕幕父母吵架的画面。
你说我一句,我还你两句,你骂我两句,我绝对不会保持沉默,势必会骂回去。有时吵骂已经不能消灭心中的怒火,越想越气,俩人就互相打了起来,打的怒气冲冲,打的面红耳赤,打的乌烟瘴气。有时奶奶爷爷听到动静立刻前去拉开俩人,有时吵架动静太大,乡里邻居实在看不下便急匆匆的来到家里,劝着、拉着。有时父亲和母亲吵架,母亲不想理他,他气憋的难受,像发了羊癫疯似的乱砸家里的东西,看见什么就砸什么,从未考虑过那都是拿钱买来的东西。最后气生完了,人恢复正常了,自己一人便灰不溜秋的把砸了的东西买回来。有时我想,这是何必呢,砸了又买纯属钱烧的慌,但又有几人闲钱多呢?
现在回想起父母亲打架的画面,不会再有以前小时候的害怕无助,反而总会不自觉的笑出声来。笑他们幼稚的吵闹方式,幼稚的想法,仿佛这样就能维持自己应有的颜面和家庭地位。
每一次,俩人的战争总是以父亲的“炸毛”引发,又以父亲独自一人生闷气不了了之。一直重复着,一年又一年。
03
我写父母亲吵架不是想表达自己的童年过的有多么的悲惨,不是想发泄自己对父亲有多么的厌恶。相反我将近二十年的生活可以说是幸福的,在一个充满温情和呵护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我的父亲也是一个老实,细心的人。
我只是受不了父亲动不动就乱发脾气的性格,当然爱女心切的父亲发怒的对象并不是我,而是我的母亲,二十多年来一直忍受着他,包容着他,而委屈着自己。那是多么让我心疼的人,越长大越懂事越倍加心疼的人啊。
有时放假回家,和父母坐在一起聊天。母亲总会给我讲述她以前的生活,许是人到中年总爱回忆往事吧。我细细的听着,难过着这个历经生活苦难的女人发出来的岁月的感慨。母亲有时笑着说,对待你父亲这种爱炸毛的人,就要在他要炸毛之际“顺着他的毛”,将他的怒火顺平就好了。话虽有点粗,但是我发现对付父亲这种人,这还真是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
母亲虽然笑着说出,但我仍能从她的笑中感受到百般委屈难过,却也深深的无奈着。为了孩子有完整的家庭,为了少让自己父母担忧,这个女人一直忍受着,即使又再大的委屈也从不宣泄,只是默默容忍着。
母亲的举动让我无比感动,感动于平凡母爱的不平凡的伟大,也让我无比心疼,心疼这个不懂得自私为何物,不懂得追求自己幸福生活,只是忍受一切的傻女人。
我想如果自己将来遇到这种情况,绝不会做到母亲这种地步。当然,我也不会让自己和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生活一辈子,尤其在深受母亲故事的影响下。
04
说句实话,我的脾气也不太好。用母亲的话来说:“你的脾气和你爸像神了。”虽然我一直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脾气倔强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脾气暴躁起来,就要狠狠的发泄一顿,非闹得鸡犬不宁的境地不可罢休。
父亲是我的反面教科书,因此我深知爱炸毛的危害有多大,也知道这是一种极其不成熟的表现。
对成熟的理解,我最喜欢余秋雨散文集中对成熟的描写:成熟是一种温和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乐曲,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
小时候锋芒锐利,棱角分明的我,在成长的过程里,渐渐收起了自己的暴脾气,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不会用锋芒伤害他人、温和成熟的人。即使很难改变,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可能性。
正如心理学上的气质掩盖现象:一个人的气质是先天的,稳定不变,但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可以加以掩盖,修饰。
父亲的暴脾气让我厌恶,虽然这并不影响我对父亲的爱。但他的暴脾气母亲每次都是受害者,也是唯一的受害者。我想也只有母亲能够忍受他爱炸毛的性子。
05
因为有情,所以容忍。
你以为你能对任何人都肆无忌惮的炸毛吗?当然不是了。生活中,不是人人都会包容你的小性子。你只能对包容你,爱你的人随意发脾气而且不会存在任何后顾之忧。
那么,我们究竟有多大的怒气,多么大的理由要给爱自己的人乱发脾气来伤害他们的心呢?我们没有,没有任何理由。
如果你也是一个暴脾气的人,改改自己的脾气吧。
不要轻易炸毛,因为这样真的不好。
——写给自己,也写给仍在乱发脾气伤害自己亲密人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