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第4-5章)
第四章、序言的具体写法
一、序言为何采用讲故事的形式?
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二、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介绍背景-指出冲突-引发疑问-给出答案,各部分顺序可以有所变化
1. 背景:引入“背景”时,应先谈与文章主题有关,且读者肯定会同意的内容,应当是读者已经认可或者将会认可的内容
2. 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且必须引发读者的“疑问”的因素
三、序言的基本结构
1.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2.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3.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4.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四、关键句要点
不仅要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列出关键句要点可以让读者在开始阅读的最初就能了解你的全部思路。
五、好的序言的原则
1.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2. 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要素:背景-冲突-答案
3. 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六、序言的常见模式
写文章的目的通常是回答以下4类问题之一:
1. 应该做什么?
2. 应该如何做(将如何做/是如何做的)?
3. 是否应该这样做?
4.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第五章、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一、演绎推理
1. 定义:线性的推理方式,最终使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在演绎过程中,每个思想均由前一个思想导出。
2. 步骤
(1)步骤1
- 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
- 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的,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 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
(2)步骤2:
-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 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 解决问题的方案
3. 何时在关键句层次上用演绎法表达?
(1)读者不理解,而更关心“为什么”时
(2)如果不首先给予解释,读者就无法理解需要采取的行动
4. 注意事项
(1)在关键句层次上尽量避免使用演绎法论述,尽量用归纳法取而代之。
(2)尽量将演绎推理放在金字塔结构中较低的层次上,尽可能减少在演绎推理过程中插入其它干扰信息。
(3)演绎瑰丽的过程不要超过4个步骤,推导出的结论不要超过2个。
二、归纳推理
1. 定义: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性(或论点)
2. 步骤:
(1)正确定义该组思想,找到一个能够表示改组所有思想共同点的词
(2)识别并提出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不属同类、不具共同点)的思想
3. 何时在关键句层次上用归纳法表达?
(1)读者更关心“如何做”时
(2)在较高层次上,归纳法总是比演绎法更容易理解
4. 注意事项:在归纳过程中,通常需要保持主语不变,改变谓语;或保持谓语不变,改变主语
三、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1. 演绎推理: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2. 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