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姿语言除了具有传播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直接的审美功能,有利于塑造演讲者的自我形象。毛泽东也曾提倡过:“以姿态助讲话。”因此,演讲者在仪态语言的应用上还应把握以下三点。
1.端庄
所谓端庄,是指演讲者的形体不要偏向某一方向,身体的各个部位要平衡、挺直,不要歪歪扭扭。一个人头正了,肩平了,胸挺了,背直了,才能显示出健康和精神,加强言语的力量。
2.稳健
所谓稳健,是指演讲者的身体各部位要相对“稳定”开些,不要动得太多。一个有经验的演讲者,一旦到了台上,除了一些必要的动作以外,基本上是“站如松,坐如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位置和姿态。
3.灵活
所谓灵活,是指演讲者身体各部位的姿态动作不仅与有声语言紧密配合,而且相互之间的配合也要和谐。由于很多主持活动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的,演讲者在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压力,有些演讲者由于内心紧张,总是惦记着自己在听众心目中的形象,于是身体的各部位就会变得很不听使唤,形体语言和有声语言相互之间“各自为政”,不但分了工,而且分了家,好像不在一个整体之中一般,这样,越是担心自己的形象就越不利于塑造自己的形象。
演讲者的仪态语言在主持活动中,对增添演讲者的个性魅力、强化传播效果,无疑起着十分重要、不容忽视的作用。正如施拉姆所言:“尽管非语言符号不容易系统地编成准确的语言,但是大量的信息正是通过它们传给我们的。”因此,作为演讲者,应增强形体语言意识,提高美学修养,自觉运用、把握形体语言,完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