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开微信,我看见了,一大堆的,“高情商”?标题都是这样的:“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提高情商的十种方法”,“高情商就是让和你一起的人感到舒服”,“高情商修炼之九阴真经” ······看的我蓝瘦香菇了好嘛。
好像看完马上情商就高了,阳光暖了,连种的狗尾巴草都开花了。男人想:不用多久,我就能把情商提高了,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生自己的儿子、走上人生巅峰。女人想:不用多久,我情商就高了,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FO、嫁给高富帅、打败妖艳的贱货、走上人生巅峰······我只想说,屁咧。
要是这么容易提高,警察早就失业了好嘛。情商能帮助你控制情绪,增强理解他人和与他人相处能力,这好处没得说。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听过吗,不改变内心,只改变行为,也许能装个几天,几星期,你能装一辈子吗,多累啊。一个心里只有自己的浮躁的人,你指望他会安安静静的看这些什么这情商那情商的文字?
你指望他读完了能懂你的欢喜?
你们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好吧,你们之间隔着雅鲁藏布大峡谷呢。
你喊破喉咙,呕心沥血,有什么卵用。
你出去吃饭,服务生不小心把汤洒了,弄脏你刚买的价值不菲的新衣服。你没有大吵大闹,教人赔偿。你不忍,看她因此扣了工资,丢了工作。因为你知道,她一天东奔西走,端茶倒水,实在是不容易。因为,你懂她的苦啊。她只是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都是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呀。根本没有必要如此咄咄逼人,伤了他人,毁了心情,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她的心境宽阔,不想在小事情上劳神费力。
《后汉书·列女传》中有一个妇人得到了一国之君的赞赏,被封为天下母亲的典范。
原文如下:母师者,鲁九子之寡母也。腊日休作者,岁祀礼事毕,悉召诸子,谓曰:“妇人之义,非有大故,不出夫家。然吾父母家多幼稚,岁时礼不理。吾从汝谒往监之。”诸子皆顿首许诺。又召诸妇曰:“妇人有三从之义,少系于父母,长系于夫,老系于子。今诸子许我归视私家,虽踰正礼,愿与少子俱,以备妇人出入之制。诸妇其慎房户之守,吾夕而反。”于是使少子仆,归辨家事。天阴还失早,至闾外而止,夕而入。鲁大夫从台上见而怪之。使人闲视其居处,礼节甚修,家事甚理。使者还以状对。于是大夫召母而问之曰:“一日从北方来,至闾而止,良久,夕乃入。吾不知其故,甚怪之,是以问也。”母对曰:“妾不幸,早失夫,独与九子居。腊日,礼毕事间,从诸子谒归视私家。与诸妇孺子期,夕而反。妾恐其酺醵醉饱,人情所有也。妾反太早,不敢复返,故止闾外,期尽而入。大夫美之,言于穆公,赐母尊号曰母师。使朝谒夫人,夫人诸姬皆师之。颂曰:九子之母,诚知礼经,谒归还反,不揜人情,德行既备,卒蒙其荣,鲁君贤之,号以尊名。
大概意思就是说,记录者看见母师和小儿子回娘家探亲,临走时和儿媳妇们说,我晚上七点左右到家,你们好好看家吧。偏巧,娘家没有什么事情,于是可能五点多就到家院外了。母师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在附近徘徊,一直到了约定的时间,才叩门归家。记录者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她很温柔的说,我早年丧夫,只能与九个儿子和媳妇一起生活,相处非常融洽,我出门不在家,家里的儿子和媳妇们可能会比较放松,喝点酒,打个牌什么的,也是人之常情。我回早了,撞见她们,难免尴尬,还是按约定时间比较好。但是如果她异常厌恶她的儿子和媳妇,恐怕恨不得让他们难堪至死吧,乘机吵一架,发泄心理的不满,才是符合逻辑的行为。
她的高情商,是对她爱的人呐。打了左脸,你不生气,把右脸送过去,那不是高情商,是怂!对陌生人的高情商,是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好嘛,只要能自省其过,将心比心,就好啦。何必说的那~么~高~逼~格。道理就是要让人人都听得懂才好。
呐, 心怀放大,多点阳光,多点温和,从修心而起,就能行走坐卧,全是修炼,一颦一笑,皆是自然。还有,爱看书的人,情商不会很差,因为她们的心里装着一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