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一个秋日的凌晨,月挂西山,曙光微现,宰相上官仪骑着马沿着洛堤缓缓前行。相隔不远,是一群在洛堤上等待着上朝的官员。上官仪诗兴大发,当场创作,吟出了下面这首诗:
(1)广川:指洛水。
(2)脉脉:原意指凝视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水流的悠远绵长状。
(3)长洲:指洛堤。
整首诗翻译过来,就是:
宽广的洛水悠远安详地流向远方,我气定神闲地骑着马走在洛河长堤上。
鹊鸟在月落将曙之际不时地飞过,初秋寒蝉在野外晨风中嘶声噪鸣。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所谓五言绝句,就是整首诗四句,每句5字,且符合律诗规范的小诗。华姐姐在解析王绩的《秋夜喜遇王处士》中有提到过五言绝句的起源及发展。
这首诗以景抒情,描写了上官仪在东都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
四句诗中有三句引用。
第一句形容洛水的“脉脉”出自《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脉脉有凝视的意思,如脉脉含情,形容男女之间的深情。上官仪在首句用脉脉,也暗指他得到皇帝的信任,执掌国政,流露出承恩得意的神气。
第二句写他骑马在洛堤行走,表达镇定安闲的心情。
第三句引用了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意是曹操想学周公的礼贤下士,招揽天下人才,共创统一大业。上官仪在这里用鹊鸟飞舞,曙光显现,表达如今天下太平的情景和自己执政治世的魄力。
第四句又引用了陈朝张正见的《赋得寒树晚蝉疏》:“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原意讽喻寒士失意不平,这里借以暗示在野失意者的不平之鸣,为这太平盛世带来噪音。但秋天的蝉,叫的再凶,也蹦跶不了几天。这里很明显的表露出上官仪对政敌的不悦和倨傲之情。
当时一起等候上朝的官员们恭维这首诗“音韵清亮”,而月下仪表堂堂的上官仪是“望之犹神仙焉”。真是拍的一手好马屁。
在解析王梵志的《吾富有钱时》中,华姐姐说一个人的言行和他的人生经历及当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当时上官仪正受到唐高宗李治的重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因此这首诗里体现出来的得意倨傲之情就很好理解了。
但“伴君如伴虎”。此时志得意满的上官仪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两年多,他就变成了阶下囚,后又被处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史料记载,麟德元年(664年),当时的皇后武则天被一个太监王伏胜告发,说她在皇宫里搞巫术。唐高宗受到武则天压制,内心早就不满,借着这个事情就想废掉她的皇后之位,于是和上官仪商量。上官仪也赞同废皇后。唐高宗就叫上官仪起草一道废后的诏书。
武则天听说此事后,就去向唐高宗申诉辩解。结果唐高宗这个妻管严,又不忍心废后了,还把锅甩给了上官仪,说是上官仪唆使他干的。
同年十二月(665年1月),武则天指使亲信许敬宗,诬陷上官仪、王伏胜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叛逆。
不久,上官仪下狱,与儿子上官庭芝、王伏胜一同被处死,家产抄没,李忠被赐死于贬所。
再后来,时间来到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继位,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被册封为昭容。上官仪才得以平反,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并被以礼改葬。
上官仪这样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上官仪的诗讲究技巧,精心选词,注重韵律,被人称为”上官体“。后来他的孙女上官婉儿得到唐中宗李显的宠信后,多次举办赛诗会。
为了追捧讨好上官婉儿,当时的读书人都模仿”上官体“写诗做赋,“上官体”也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