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生》相遇,命运早已注定
以前仿佛在哪里见到过这本书,可并没有注意。
第一次注意到是在与朋友聊天的时候,他突然拍了一张书的封面给我,说自己正在看这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和作者像洪水般涌入我的眼帘。
我在小学的时候爸爸就常常拿《平凡的世界》里的句子教育我,我问爸爸,这是本书是谁写的,爸爸说是路遥。那时候的我一听到这个名字就喜欢上了,只是那时的我还没养成读书的习惯,但看过很多遍书的介绍,以及路遥先生的简介。在初中时期有幸作为广播员,在学校的广播站朗读过《平凡的世界》后记。无疑,这篇稿子是我爸爸帮我选的。
所以刚见到《人生》时,他的作者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一开始是等着同学看完借给我看,等了两天自己“忍无可忍”,自己在网上买了回来,与之一起的还有《活着》。
这本书拿到手里,我就爱不释手。生活的琐碎事儿没能让我第一时间翻开它。翻开它是在一个有课的周末下午,自从课上翻开书我就一直没停下,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没有座位,我随便从包里翻出一本专业课的书,垫在地上,如痴如醉的看,总共用了四个多小时看完了它。
故事从这里开始,《人生》也是。
完全把我吸引到文章里的是玉德老汉那句“加林他妈,你听着!你往后见了明楼家里的人,要给人家笑脸……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生活中有多少无奈的时刻,我们会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儿,不喜欢的人,像高加林一样,自己热爱的老师事业被支书明楼的儿子顶替了,可是他又能怎么样呢?只能是笑脸相迎罢了,然后带着这份“无奈”继续在“土地上劳动”。
我带着高加林这份劳动的“坚决”读了下去,命运仿佛是公平的,后来,他遇见了善良美丽的巧珍姑娘,那一刻我同样为他高兴,满腹才华的他遇到了一直以来爱慕自己的美丽姑娘,对,她爱慕他,纯真的爱慕。她的爱慕得到了高加林的回应,这个阳光般的姑娘,把生活的希望之光带进了高加林的世界里,从此以后,他不再“用毁灭性的劳动来折磨肉体”来转移自己精神的苦闷,而是正常的对待劳动。或许可以说因为爱情的滋润,他暂时接受了这样的生活。
不久, “命运”又为他安排了一份更适合他的工作,在镇上的报社里他满怀赤诚的努力着,施展着自己的满腹才华。岁月静好也不过如此了——炙热的青春、热爱的工作、心爱的姑娘。
命运真的是公平的吗?
在读到这儿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一直闪现那句“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一刻我相信命运是公平的。黄亚萍的出现在高加林的生命中更像是一波巨大的海浪,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情澎湃”,同时也把他和巧珍姑娘冲散了。美丽的巧珍姑娘就这样失恋了,纵使心中万般不舍,她知道她的加林哥已经不属于她,依旧像往常一样下地劳动,路遥先生说她是个刚强的姑娘,“她既没寻短见,也没精神失常;人生的挫折打倒了她,她又坚强的从地上爬起”。
高加林以为这样自己可以离开贫瘠的土地,融入他所向往的城市生活。然而生活谁又说得准呢?生活总会在我们得意之时,伸出一只手将我们打回原来的样子。高加林也没逃过生活这只手的“关怀”,一封写给纪委的揭发信让高加林的“梦”醒了,又回到了农村,而此时的巧珍早已嫁为人妇,我想此时此刻的高加林才明白德顺老汉那句“浮的高,跌得重”吧!
很显然,命运公不公平在这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面对生活的态度,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不应抛弃生活的原则。
路遥先生在这本书里写到: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在我看来,人生是一架天平,梦想是一边,现实是一边,只有保持相对的平衡我们才能稳步向前。
读完这本书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完全没有困意,甚至思维极其活跃,又将前面印象深刻的几个部分重新读了一边,甚至折角划线。也因此爱上了路遥先生的文风,简单朴素却令人荡气回肠!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