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计划去鹫峰寺再坐一会儿。
走到寺庙门口,发现大门紧闭。不死心,又绕到后面的路上,果然偶遇归来的七八个僧人,大概是做完法事回来。所幸因为僧人晚归,后门还是开的。
虽然来了无数次,每次进来还是习惯性的到所有的殿里。原来菩萨也要休息的,也有上下班时间,每个门都是锁的,叫得出来叫不出来名字的菩萨都休息了,估计每天被无数凡夫俗子的烦扰,菩萨也要打扫自己的心田。
二层大殿门口的木塌还在,平常也喜欢待在此处。相对看得高远,眼前还有一排青花瓷的矮缸依次摆放门口左右,里面水培了红色的莲花。只有一盘是从未见过的绿色莲花,正含苞待放。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走进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默默百度了一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
整座寺庙没有人,偶有僧人走过。尝试把注意力放在当下,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待在寺庙呢?不是佛教徒,也无所求。“施主,我们马上要关门了”。还没有坐到十分钟,就被赶出来了,心里有一丝失落。
一边向外走,一边觉得内心突然空落落的。我喜欢来寺庙,其实也是目前逃避现实的一个方法。眼前之事未曾解,坐在阿弥陀佛里暂时撒下一切。原以为一直这样,菩萨永远会在,虽然菩萨不说话,但它永远慈眉善目,永远倾听,永远陪伴。没想到神也会下班,也会休息。最终还是要去面对现实里的一切。这就是真相,一直不肯承认的真相。一直不停的抓东西抵挡迎面而来的压迫感,抓到什么就挡在前面。亲人、师傅、闺蜜、蓝闺蜜,永远笑眯眯的佛祖,直到再也没有东西可以抓取了。此刻很开心,我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