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几千万年前,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称霸地球的生物,除了博物馆里的化石和模型,谁也没亲眼见过他们的真面目。那些或体型庞大或矮小精悍的各种各样奇怪有趣的恐龙,它们曾是这颗星球的霸主,在地球上或悠闲散步、或肆意横行。恐龙身上有很多动物特征的极致,头可大过鲸鱼,脖子可长过长颈鹿,尾巴可长过巨蟒,爪子比大猫还尖锐有力;它们体型庞大,外形奇异,有地上跑的,天上飞的,还有水里游的,占据了地海陆空;性格有凶猛残暴的,有温驯蠢萌的,也有鸡贼狡猾的。
尤其是男孩子,有谁没有喜欢过恐龙这种生物呢?因为恐龙已经灭绝,只能通过化石记录来复原,复原就需要想象力。想象力、好奇心跟科学精神是人类,也是小孩刻在骨子里的需求,所以尤其小男孩,以他的力量、智慧或者有时候有暴力也好,恐龙就能够满足他的所有的需求。
我们喜欢看的《侏罗纪世界》系列中,那些巨大、危险、暴戾且杀伤力十足的生物,实际上只是恐龙家族的一小部分,还有无数形态不一、性情各异的恐龙未被我们认识。
关于恐龙的时代是否出现过恐龙文明这一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也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专业的古生物学者曾言:“科学的结论基本是否定的,恐龙的化石和脚印到留到了今天,而有关恐龙文明的蛛丝马迹至今也没有任何发现。当人类与称霸地球的恐龙狭路相逢,最有可能的结果便是人类驯化了恐龙,骑在了龙背上。”想象一下就会很激动,如同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的龙母--丹尼莉丝一般,人类骑在龙背之上,横扫四海,睥睨天下。
凭借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无限的想象能力,邢立达带着他的小说《御龙记》出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邢立达,小时候跟多数人一样,他只是恐龙爱好者。上高中时,他自学计算机,创建中国第一个恐龙网站 "恐龙网"。此后,他以网站为平台,随同国内著名恐龙学者董枝明教授前往云南野外挖掘恐龙化石。
邢立达前后在常州中华恐龙园、成都地质学院、禄丰世界恐龙谷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学习与研究恐龙。此后,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师从著名古生物学家Philip J. Currie,取得硕士学位,目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方向博士生。2015年10月荣获我国地学界学子最高荣誉--李四光优秀学生奖。
他的话题经常各种刷爆朋友圈或科普微博圈:“吃猛犸肉”、“工作前便有百篇SCI的学神”、“首个发现琥珀中的恐龙化石的人”、“凭一己之力提高地大排名”、“恐龙学科普第一人”、“手气极好的锦鲤科学家”等等。
小说的开端以清末时期的嘲风为猫瓦寻亲为由,无意间开启了千年叠像,穿越史前,看到了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世界。他们惊奇地发现,三千年前就已有人来到此地,如此发展三千年,人类建立了一个骑在龙背上的文明,这里的一切带着鲜明的龙的印记。生活在史前的人们骑龙、吃龙、驯养龙……书中最吸引人的,是无处不在的恐龙元素,从骑着恐爪龙的吐蕃人、骑着肃州龙的金吾、骑着北山龙的轻骑兵,唐朝特进摆下的接风宴,女孩子们牵着小鹦鹉龙做宠物等等,而且这些基本上是遵照着化石记录的。光是将这些奇奇怪怪的史前名字,就已经让恐龙迷们尖叫不已了吧。
而这一切都来自著名恐龙专家的狂想,打造出这个我们从未见过却又无比熟悉的世界,一切是那么不可思议又理所当然。
《御龙记》不仅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亿年前地球统治者的面貌,而且颠覆人们一直以来对于恐龙的固有认知,是科幻迷和恐龙爱好者绝对不能错过的一部专业的恐龙科幻类型小说。书中没有不着边际地描写恐龙文明,而是写出了最真实的人与恐龙的关系。人和动物是如何相处的,人和恐龙就是如何相处的。
小说诞生的背景源于邢立达对人与恐龙共生的猜想,他说,“我们如果没有考虑到恐龙演化成智慧生命,如果恐龙还活着,我们可以怎么去利用,或者说怎么跟他们在一起相处,这是很有意思的。” 所以小说《御龙记》讲述的是千年一次,人类集体重返白垩纪,与一亿年前的恐龙狭路相逢,不同时期称霸地球的两个物种激荡出剧烈的火花。生活在史前的人们骑龙、吃龙、驯养龙……建立了一个骑在龙背上的文明,这里的一切带着鲜明的龙的印记。
就连《三体》作者刘慈欣也称赞《御龙记》的世界设定,遵循了科学的严谨,令人信服地让恐龙成为一种被人类驯化的物种。设定严谨、细节均有坚实的古生物学依据,这正是《御龙记》高出其他同类科幻题材小说之处。
掩卷之后,想象一下,自己坐在疾驰的雄关龙上,身背长矛,腰挎钢刀,肩上停着鹦鹉龙,奔袭在大平原上,旁边飞龙掠过,鸣叫高歌。好一个恐龙的世界,好一个世界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