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喜欢寻找规律。不知道是不是喜欢偷懒的缘故。有一个模式,下次直接套用就是了。每件事都要分析一次,好麻烦。
我现在的感觉是,模式只是个结果。每件事都分析,分析得多了,结果是自然的。但这个结果只对过去的N件事负责,不能套用在第N+1件事上。
修昔底德陷阱就是,崛起国对守成国造成的结构性压力,导致不可避免的战争。
能把伯罗奔尼撒战争和珍珠港事件联系起来,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雅典和斯巴达,日本和美国,就是崛起国和守成国的关系。
两场战争的脉络都很清楚。
崛起(雅典的海港贸易 / 日本的明治维新)
崛起国对自身地位的要求,守成国感到压力。(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同盟国之间的冲突(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日俄战争)
盟约(《三十年合约》/《马关条约》)
大发展 (三十年发展 )
再次冲突 (科林斯/科西斯冲突)
贸易禁运 (《麦加拉法令》/石油禁运)
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 / 珍珠港事件)
基本脉络是这样的,但差别还是很大的。很多猜测关于现在中美是否会有一战,从历史上来看,结果往往很咂舌。就像挑起战争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一是对自己的高估,二是觉得除了战争,没有更好的选择。
英德之争,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去回顾。有点多,有点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