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机缘来得比较晚罢,最近闲在家霉霉地过暑假的时候才愿意去读《老人与海》这部无人不知的杰作。
之所以说是“愿意”,是因为小时候的我明明就有机会去读它,但由于不知道怎么知道了它的简介——
一个老人出海打鱼历尽艰辛制服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很大的鱼然后英雄归来的故事
——于是当时在上小学的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并不吸引人,甚至觉得这样写不出什么花样来,肤浅的我便断定这本书也是“肤浅”的,遂弃之。
如今方庆幸是在这般成熟了许多的年纪与《老人与海》结缘,诚然,它语言简洁明了,故事清晰易懂,作为经典启蒙无可厚非,可在儿童时期,我们读书其实是在读故事,一本书看下来,完了便是完了,过后不会再做他想。
现在不同了,我们有了人生足够的体验,读的自然就不仅仅是故事那么表面,我们开始读人生,读别人为我们描绘的自己无法经历的人生。
我们的困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我们希望得到答案,而书本是我们探询的重要途径。
《老人与海》让我看到人生的另外一面,一个年迈的渔夫的生活和挑战,也让我看到不同人生中相同的一面,即所有人都会遇到挑战与困难。
它们以不同的面目出现不同人的生命里,于圣地亚哥老人而言,是连续八十四天一无所获和徐徐老矣的压力,于我而言,是学校的考核和就业的竞争,于你们而言,可能是升职的遥遥无期,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或是当前正在较劲的手头工作……
我们都是“老人”,但圣地亚哥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的海里都有一条沉稳的大鱼,你可能找到了它,也可能不愿望深海里前行那么久而避开它,你可能像圣地亚哥一样有足够的体力、毅力和耐心去与它周旋以期胜利,却也可能成为它的手下败将。
我几乎是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的,读完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为什么它是经久不衰公认的杰作,它到底好在哪里?
那些字句并没有夹带多少暗藏的真理和教诲,朴实无比,可以说,通篇文字里作评论的部分几乎为零,他只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一直在叙事和描写,这让我有一点点不习惯。
也许是擅长从其他书中的评论语句中感知作者的思想,我习惯了get那些所谓的金句,并以这些金句为核心解读作品并评价作品。
已经很少读这种简单单纯地讲一个故事的作品了,读至最后一页的时候有些不舒服,感觉有点空落落的。
仔仔细细来回品味,才发现正是这样的简单纯粹才最像块璞玉,明明是人为的,却仿佛它本来就如此,只是借作家之手流淌了出来,不多不少,正好。
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美不自知罢。
连不落俗套都折煞了它。
再合上书,我盯着封面许久,突然问自己:“为什么是老人与海而不是老人与鱼呢?”
是啊,明明是与鱼的斗争,最开始是一条大鱼,然后是接二连三的鲨鱼,可是为什么是海?
也许,是海包容着鱼,或者说,老人真正与之抗争的不是鱼,而是海。想想那最开始的一无所获的八十四天,老人如常出海,鱼线如常放下,却没有鱼,这种感觉有点像“与天斗”不是吗?
海,意味着庞大,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难以对抗,象征的,应该是命运。
那么鱼,就是命运的表现。
圣地亚哥老了,一个老渔夫的命运就是年老体衰,打不到鱼了,可他偏偏不认命。即便命运对他做出了连续八十四天的判定,他仍旧不服输。
你不让我打到鱼,我偏偏要去打,一天、两天、十几天,雷打不动地去。
哪怕连一直跟着他学打鱼的小男孩的家长已经放弃了他,他还是坚定不移。
事实上,除了打鱼,没有别的事可以做了,我想,除非到生命无法支撑的那一刻,圣地亚哥不会放弃他的那片海。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他别无选择。
所以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所谓生命的绝唱,应是如此,动听到伟大,坚定到沧桑,方有回响。
愿你我的生命也能唱出自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