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一书曾获得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作者劳伦斯.科恩。扉页上是这样介绍的:”有些话,孩子永远不会说给我们听,但一定会玩给我们看。仔细观察孩子玩的内容,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正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好奇、疑虑、失望、悲伤甚至恐惧。这本书提供的方法,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大人的教导。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假如我们深入阅读此书,那么很可能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曾有过的那段快乐和纯净。“
游戏力实质上是基于游戏的一种亲子沟通方式,是建立亲子间深情联结的桥梁。游戏中所激发的活力,所产生的亲密感,可以缓解父母的压力,随时随地激活孩子天性中合作的与勇气,让父母以孩子的方式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之所以推崇这本书,首先因为作者本人曾经是一名成人心理治疗师。他在给成人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发现很多的心理障碍,源自他们童年时未能与父母建立很好的联结,而这些问题积累多年之后,爆发。其次,作者本身又是一名父亲,他也曾对在一天的疲劳工作后,还要陪孩子玩非常的苦恼。从成人心理治疗中“父母的反面作用”,到从事儿童游戏治疗和家庭支持领域时,发现父母“积极力量”。他发现只要通过“良好的游戏技巧”,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就能够发挥强大而正面的影响力。
全书一共15章,读完以后我发现可以用三大块表示。
一、孩子为什么游戏?游戏背后表达的是什么?
二、游戏也分性别吗?力量感和无力感。
三、游戏力帮助孩子,也是成全大人?
虽然我说的三大块,但是内容其实是互相交错的,全书就像是作者在讨论他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儿童问题,以及用到的游戏力。通过实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和生活中的情景对照,并寻找相应的游戏力,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举一反三,自创一个适合自己家庭的亲子游戏。
首先,孩子为什么游戏?游戏背后表达的是什么?
对于成人来说,现实早已经没有游戏的空间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电子游戏,而是类似小时候过家家一样的,亲身参与其中的游戏)。压力、责任、工作、家务琐事和身体疲惫让我们很容易失去耐心,没办法集中精神和孩子游戏。但是,孩子通过游戏表达自己。最简单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发现女孩子在玩娃娃的时候就用上了父母平常的行为举止,语气神态。男孩子可能在与父亲踢球的时候,一句赞扬,就让他建立了自信,神采飞扬。放学后,小广场上,成群的小朋友们一起玩闹。所以,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到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有会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纾解自己的不快和悲伤。
在游戏中,孩子能学会自我安抚,锻炼专注力,也能学会控制情绪冲动。
游戏的过程,就是一个给孩子“蓄满杯子”的过程,“杯子”里面是孩子面对社会和其他障碍需要的勇气和能量。
游戏也分性别吗?
乍一听觉得可笑,仔细想想,我们潜意识不也总觉得女孩子容易受伤,需要的温暖的怀抱,可爱的洋娃娃,如果哪个男孩子手里一直拽着娃娃,你怎么看?是的,会有“娘娘腔”这样的差评?男孩子就是要有力量,要充满勇气,要刚强。但是身体的力量感,如果没有情感的接触,那么就不具备真正的力量感。不加引导,甚至可能错以为暴力就是“力量”??所以,作者说,成人和社会把女孩变得无力,把男孩变得孤独。
三、游戏力帮助孩子,也是成全大人
我本身是一个两个孩子的母亲,所以我知道两个小朋友时不时争起来是很让大人头疼的。
作者说:“手足相争的核心,是孩子提出的一系列既深刻又普遍的问题:我被爱着吗?是被真诚地、绝对地爱着吗?我被需要吗?我有什么特别吗?我有力量吗?如果我的父母爱上另一个孩子,他们会不会不再爱我?我能让别人服从我的意志吗?他能做的,为什么我不能做?他能得到的,为什么我得不到?“
当我问我家小姐姐,她神色黯淡,说“是的。我就是觉得对我们不一样.......“
所以,当大人没时间、没精力、不得其法而无法提供帮助时,孩子会有情绪,转而攻击他人(兄弟姐妹)。手足相争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竞争蓄杯的机会。
意识到这种问题,只要给大孩子一个独有的,专属的游戏时间,可能10分钟而已,他的杯子就蓄满了。
同时,当一切顺利、心情愉快时,我们觉得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得到了回报,这种感觉同时就可以蓄满我们的杯子。
不断蓄满孩子的杯子,是亲子联结的根本。它不是一次性的,需要我们的日常互动和坚持。还记得面对初生婴儿的心情吗?那份捧着世界上最珍贵的独一无二的宝贝的忐忑心情,可能在日常琐碎中变得模糊了,但是游戏力会帮你找到这种心动,感动。
快来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