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_☆动,你好!
我们前两天讲了约翰∙杜尔的投资哲学,总的来讲他是一个投资未来的人。今天和你分享的这个人也是投资未来的,不过他不是通过发掘那些别人看不到,或者没有机会投资的小公司,而就是直接在二级市场上挑选投资对象。我们常常讲巴菲特是股神,其实巴菲特更多时候是管理大师,他寻找那些好企业中暂时有问题、有困难的公司,通过控股之后换掉管理层,实现扭亏为赢,长期增长。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人是一位真正的股神,在他管理富达基金里的麦哲伦基金(Magellan Fund)的13年间,他做到了29.2%的年平均复利回报,十三年下来,麦哲伦基金的价值由2,000万美元成长到140亿美元。这个人的名字你可能并不陌生,他就是华尔街的传奇小子彼得∙林奇(Peter Lynch)。
林奇成功的秘密武器是他所发现的一个衡量股市的指标——PEG,即市盈率和增长率的比值。
为什么PEG管用呢?要说明它的用途,先要说说PE,即市盈率。在林奇之前,最流行而且行之有效的投资理论来自于菲利普·费雪(Philip A. Fisher)和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这两个人都注重公司内在的价值,并且花时间研究投资候选的内部情况,即所谓的基本面。
他们都主张在某支股票价格低于实际价值时买进,然后长期持有股票。费雪的名言是,“最佳卖出股票的时间就是永远不卖”。稍微不同的是,费雪寻找新行业的成长型公司,而格雷厄姆看重稳定盈利的公司。至于如何衡量一个公司的价格是否到了该买的时候,市盈率(PE值)是大家最常用的指标。
但是,市盈率有一个问题,就是过去的表现未必代表未来,如果一家公司今天的市盈率是10倍,看上去不错,值得买入,但如果明年利润减少,变成了20倍,似乎就不大妙了。相反,如果一家公司今天的市盈率是50倍,看上去很糟糕,但是如果成长很快,明年的利润提升,市盈率降到了30倍,是否该买入呢?这个问题不容易说清楚,在林奇之前,大部分投资人在上述情况下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林奇和费雪一样,也喜欢成长型的股票,在这一点上,他和巴菲特、格雷厄姆等人不同。但是和费雪所不同的是,林奇发明了量化衡量一家公司股价是否合理的指标PEG,以至于他可以快速过滤值得投资的高速增长公司。PEG就是拿今天的PE值,除以几年平均的增长率。
比如一家公司的PE值是50,今后五年预计的成长率是50%,那么PEG就等于1。在成长型的企业中,对于PEG大于1的公司,就不值得投资了,比如某家公司的P/E值是30,远远高于股市的平均水平,而今后五年预计的增长只有20%,这样的公司,林奇看都不看。
PEG后来被证明是PE值之后最重要的衡量一家公司股票价格是否合理的指标,或者说信号。这个信号林奇在管理基金时,从来不公开。事实上,他很少讲自己的投资方法,退休后才向外界公布他的那些秘密武器,于是,PEG这个信号就马上被所有的基金采用了。当然,这个信号也就马上失效了。
讲到这里,我想总结一下今天我要阐明的第一个结论: 任何为大众所知的信息,在投资上都是没有价值的。
这件事可以从信息论上严格地证明,这里不多说了。今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说这个道理。
在股市上,市场是非常有效的,假如一个信号,比如说林奇的PEG能够预测哪家股票值得买,但是如果大家都知道了,这家公司的股票马上就会疯长,购买者必须花很高的价钱,以至于买入之后也是无利可图。因此,真正发现股市秘密的人,从来不会开讲座教人炒股,而是像林奇那样闷声发大财。
PEG只能帮助筛选股票,并不能保证股票就能涨。对于筛选出的股票,林奇会用一种叫做须鲸的方式买进卖出。须鲸是鲸鱼的一种,它们没有锋利的牙齿,以磷虾等小动物为食。在捕食的时候,它们会不加选择地、快速大量地连海水带磷虾一起吸到嘴里,然后把水吐出,用鲸须把食物留下。
林奇的做法非常类似,他几乎每周都会作出一个小的决策,看到一个投资机会,就会先买下一些股票,然后用时间来考验它们。对于表现不好的,会毫不犹豫地卖出,对表现好的,会进行仔细研究,逐步加仓,最终只留下极少数股票长期持有,其余的则全部卖出。和巴菲特每年只做几个大决定不同,林奇喜欢积少成多,每天或者每周做一些小决定,以免一次大的决定做错了,导致巨大的损失。至于一点点加仓的方法是否会让购买股票的成本增加。
林奇认为,市场并非经济学家们想象得那么有效率,因为大部分人属于长期不知不觉的人,在较长时间里看不到一支成长股的价值,并不需要急于求成,买进的机会总是有的,而一旦找到好的股票,它们则可以给你长期带来利润。
林奇的这个做法是否有理论根据呢?有的,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二个结论——最多的资源要用到最有效的地方,这在信息论里面被称为霍夫曼最佳编码原理。如果你在磁盘上这样存储信息,单位空间能存的信息最多,今天压缩编码的原理就是基于这个理论。
当然,和通信中编码所不同的是,编码之前常常知道哪些信息最常用,最有效,哪些最不常用,最无效,而林奇事先并不知道哪些公司长期来讲是好公司,哪些只是昙花一现,因此,它把考察和选择交给了时间,而不是主观的判断。
林奇的这种做法包含着两个朴素的哲理:第一个就是坚决止损。
如果你从《硅谷来信》开始读了我们大部分专栏内容,就会发现我一直强调我做人的一个原则,给每个人一次机会,但是不上两次当。林奇在投资中就是如此。
第二个则是在商业上通常表现为强者恒强,因此对好的公司要不断投资。 而几乎所有的散户的做法都和林奇相反,他们卖掉手中挣到利润的好股票,留下一堆潜水的股票,即当前交易价低于自己的购买价,他们以为自己不卖就没有损失。从这里面你可以看出,随大流的思维永远不可能成为时代的精英。
林奇的很多想法总是逆潮流而行。林奇很少讲具体操作的方法,但是并不吝啬分享他的投资哲学。他用鸡尾酒会的四个场景描绘他投资的方法。
场景一:当人们在酒会上知道你是投资人,却没有人愿意和你谈起股票,他们宁可围着牙医讨论牙齿保健时,说明股市可能上涨。
场景二:当股市从前面一个阶段涨了15%,但是人们宁愿和你讲它的风险,而不是未来的收益时,说明大部分人还没有看到股市的潜力。
场景三:在股市持续上涨一段时间后,当酒会上的人们知道你是投资人后,就开始围着你转,而过去酒会上的明星们也跑来凑热闹时,说明股市有点过热了。
场景四:当酒会上的其他人反而向你这个专业投资人推荐股票时,下跌就要来临了。
这个思维逻辑,是不是和大家正好相反呢?这是我要讲的第三个结论,不仅在投资上如此,在生活中我也常常用这个原则审视我所做的事情,判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当然,林奇讲他的“鸡尾酒会理论”并不一定什么时候都灵,每个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切忌盲目迷信权威的说法,包括他自己的说法。
林奇在46岁时就收手不干了,这就给大家留下两个谜。首先,为什么他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时要退休?其次,如果他做下去,是否会遇到滑铁卢?对于第二点,马尔基尔认为一定会的。但不管怎样,林奇在证券史上留下了不败的神话。应该讲,懂得什么时候收手,说明林奇看透了钱,是一个极有智慧的人。
总结一下林奇的智慧,有这样四点:
1. 不要从众,既然大部分人在股市上都是赔钱的,从众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2. 要想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回报,就需要找到别人不知道的信息,PEG就是如此。
3. 当我们对未来一无所知或者所知甚少时,多一些尝试是无妨的,但是,要懂得止损,同时,要有耐心把好的东西长期持有。在这一点上,我把它扩展到交友的方法上了。
4. 最多的资源要用到最有效的地方。在工程上也是如此,不要把80%的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小事上,而要集中精力,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希望林奇的智慧对你有所启发。最后请你思考一下:能否从彼得·林奇的四条智慧中拿出一条谈谈你的看法。
明天,我会介绍另一位百战百胜的投资大师比尔∙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