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学员对我说,森宇老师,我觉得自己与小B的水平差不多,为什么他每月赚20多万,我每月才3万多块钱,是不是他运气比我好呀?
去掉运气因素不说,导致大家收入呈天壤之别的根源是什么?推荐大家看胡适写的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传》。就是有人做事儿,觉得差不多就行了,而有人习惯性追求极致。
有个小孩儿,做任何事儿,都追求极致,每天习惯性关注牛叉的同行,习惯性做牛X的激活系统,习惯性通过烧钱搞流量,通过软文搞流量,习惯性琢磨怎么比身边的同学牛叉点儿?怎样比牛叉的同行更牛叉点儿?每天习惯性琢磨这些问题,日积月累,渐行渐远,也就成了大家眼里的大神。大家都说他运气好,不是,是人家默默自残,默默努力,你没看见而已。
就说搞软文吧(我夸夸自己),我每天习惯性敲5000字,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文章质量怎么样就不说了,绝对做到了天道酬勤,不教一日闲过也。很多人说跟我学软文,直接转账。以前我搞软文培训,要求他们每天写3000字,发到一个贴吧里,大家相互点评,刚开始大家兴致勃勃,过几天就偃旗息鼓,婊子罢工(歇了)。这段经历给我的启示非常大:不要在短时间内追求质变,量到了,质变是顺其自然的事儿。何意百炼工,化为绕指柔?
正式玩软文,我是在2015年,今年是2020年,玩了5年多,才刚找到感觉。很多人搞软文,当天就想圈钱,当天就想大富大贵,我不是观音菩萨,我帮不了他们。有个姓刘的大神,以前搞了个作家培训班,收10万,一群有钱的傻x买单了,天天写日志,群发,干几天都收摊了。包括这个刘大神,很少写东西了(黔驴技穷),没事儿就出个视频嘚瑟嘚瑟,10年前讲什么,10年后还讲什么,一动不动,从一而终,黔驴技穷,我最光荣。
有人说,习惯性自残,习惯性追求极致,就能脱颖而出,一鸣惊人吗?概率论有个词叫正态分布,大概意思就是一个群体的“平均表现”,将平均值往左或往右各推移一个不需要很大的数值,你会惊奇地发现:99%的兄台都会落在此区间。
换而言之,就是一群人参考高考,平均分是500人,你加减40分,99%的人分数处在450-540之间,这就意味着你考了550分,只比540分多10分,你就超越了99%的全国考生。这就是你脱颖而出的关键,这就是让你吃饱的最后一个馒头,成功就是每天比别人进步一点点。
我们怎样才能每天进步一点点?
1、打破跟风思维,打破罐头思维,做对方没想的事儿,做不到的事儿,把自己变成“稀有动物”。
2、习惯性打造反馈系统、进步系统。完成了123系统,只是达到80分而已。剩下的20分是什么?自己有没有走弯路呀?自己有没有陷入死角呀?流量多了吗?激活系统有催眠作用吗?项目反馈是什么?别人对我提出的几点建议认真分析了吗?我和大神的区别是什么?边想边琢磨,整理出系统的文字,没事儿翻翻,看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习惯性打持久战。养成一个习惯:哪怕没有回报率,我也习惯性坚持做123系统。每天习惯性关注10个同行,习惯性做20个激活系统,习惯性杂交30到300个帖子扔出去,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可惜很多人,心血来潮,激动一阵子,又去打麻将吹牛B了。
(公号:森宇创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