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没有更新了,突然觉得,好像能写的也没什么,只能开始闲聊了。
一直很喜欢三毛,小时候不懂感情,更不懂三毛和荷西的这种跨种族的爱情,只是单纯的喜欢,甚至没有理由。现在长大了,等自己心里有个牵挂的人的时候,才开始慢慢理解三毛,开始读懂她。
三毛是一个嫁给了远方和诗的女子。或许从小的遭遇,就注定了三毛不会成为一个像当前我们一样死读书的人,从数学不会爱了批评之后,她就开始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文学的不归路。三毛开始赋闲在家看各种书籍,无关学业,只关乎爱好。也是从那时起,让这个台湾的普通女孩,开始向往诗和远方,也为她后来出走撒哈拉埋下了根源。
三毛也是一个活在现实世界的女子。生活在撒哈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水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爱干净的女子来说,真的是一件让人难以忍受的事,但自己做的选择,无论如何总得走下去,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琐碎事可就不是诗和远方那么美好了。那里的人丝毫不在乎这些,他们没有经历过每天洗澡的舒服与惬意,也没有坐桌椅的感觉,在他们眼里,三毛就是一个神奇的“物种”,或许,反过来也是。
在等了好几年之后,荷西终于从一个毛头小伙子长大了,结结实实,有着成年男子的味道,等他再次出现在三毛面前时,或许三毛自己也吓了一跳。当荷西决定义无反顾跟三毛一起去撒哈拉的时候,三毛其实是不接受的,她觉得一个年轻男子一时兴起罢了,并没有认真对待,幸好的是,我们的荷西是真的喜欢三毛,虽然他没有三毛那么好的文笔,写不出完美的文字,但其实,做到比说到更重要。在撒哈拉生活,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不像说古代封建社会,钻进山林就开始实现自给自足,或许这样的日子只能存在于小说之中了。
在撒哈拉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在一起了,决定拥有自己的家庭,或许麻烦也就来源于这里,但并不是说婚姻不好,只是这就意味着他们一天很长的时间不能见面,荷西得挣钱养家,后来荷西的死也是工作的缘故,虽然这并不能怪任何人,但这或许就是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一切随缘或许就是最好的。
荷西的离去,是三毛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转折,她也因此患上了抑郁症,最后选择上吊或许也是抑郁症发作时的下意识的做法,虽然荷西离去之时她已经就死了。但想着父母健在,以及很多世俗的原因,三毛带着抑郁症活下来了,虽然很辛苦,不是我们正常人所能理解的,她还是坚持了好几年,包括后来好转,活跃与台湾文化界,给当时的世界文坛还是带来了不一样的东西。
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就是生活,文学就是文学,界面明晰,但三毛不是,就像路遥先生一样也不是,他们的文学就是他们的生活,生活也是文学,最后,他们都把自己献给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