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台湾作家林清玄在高中时代,是个传说中的“坏学生”,成绩差就算了,还曾因品行问题被学校记过两次大过!
这样的学生对于普通的老师而言,一般都是避而远之。可为什么,已经是这样差的学生,在若干年后的今天,还是成为了知名作家?
促使林清玄这差生逆袭的原因,是因为林清玄遇到了令他这辈子得以转折的贵人:他的班主任王老师。
他的班主任是这样对林清玄说的:“我教了那么多年的书,一眼就可以认出你是个能成大器的学生。”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在成为讲书人之前,亦是一个上讲台腿都会打抖的人。而他的一位导师曾在一次演讲比赛时告诉樊登:
“台上的几个评委,都是我认识的专家,他们觉得你是一个在演讲方面很有潜力的选手。”
于是,樊登由一个上台忘词,双脚打抖的选手,成长为现在经常在各个场合发表演讲的讲书人。
我小时候,姐姐常对我说:“你的嘴那么甜,根本不用担心说不过人家。”
长大后,我虽不是那种好吵架的人,也少与人争执,但在工作上,凡是需要沟通说服客户之事,同事找我帮忙,我基本都能把事情给办妥了。
这并不是在夸自己嘴甜,但确实是姐姐的那句话,一直鼓励我,让我不惧与人交流,敢于直面困难。当内心有了笃定的信念,那么困难往往就不在话下。
类似这样的话,都极具暗示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内心。 积极的话,带来积极的力量。 反之,揶揄讽刺的言语,有可能直接把你逼入绝望。
“你怎么那么笨!”
“你手脚怎么总是慢半拍?”
“你的数学看来是你的死穴了!”
“你这么懒,什么事都不会!”
……
想一想,小时候,
你被哪些话鼓励着?
又曾被哪些话伤到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