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我认为:你在读书之后的思考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个时刻投射过来为你而用,毕竟自己升华的东西,终身难忘。
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书自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理解直到运用。
本来计划3月份把谷仓南京的三大板块全部消化掉,仔细想想又怕贪多嚼不烂,饭还是得一口一口吃,事情还是得一步一步做,读书如用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爱情,爱与不爱的距离有多远;钢琴,黑与白的距离有多远;读书,由读到用的距离有多远,知否、知否?
近来受到1900的影响,他说万事皆可精读,其实读书何尝不是如此......
读书是积累
读书是重复、循环、精进、打磨
读书是从“看、读、想步入悟、写、会、熟、精、绝、化、通、变、生的阶梯境界,读书即使如此,一重境界一重关隘。
闲言少叙,看官莫烦,为何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且听分解:
看: 单纯看了一遍。 (一般不做笔记的话,隔了几天也就忘记了)
读: 深入理解,熟悉(挖掘出有价值的干货,做笔记,深入分析,思考)
想: 深度思考,想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质疑。(脱离作者本身,去思考出自己的观点、方法、扩展等)
悟: 举一反三(悟出自己的思想,方法)
写: 悟到如火花闪电,最好立即记录,形成落地的笔记,或者发到朋友圈,分享出来,这是我最近常做的事。因为脑海里想出来的东西总是朦胧的,唯有写下来才真实。
有时候策划一场活动拍脑袋----写文案----做优化,这么一个小流程,如果不写下来,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再去想的时候,又想不到了)
会: 真正领会里面的含义,意思
熟: 做到了熟于心,熟悉流程,细节,作者的想法
精: 继续精简,升级,深造。深入核心,触摸本质的精髓
绝:升华,做到一绝,超越作者,让自己的思绪比他更厉害,以作者的思考为起点
化:真正去落地输出,消化作者的意思、认知、本意。
通:从实践中,再次反馈、反省,通透背后的规律,灵活运用,一通百通
变:随机应变,应对新问题、新方法、新模式,来变通为我所用
生:最后生发自己脑海里面的核心思想,把经验,真正融入到自己的思维方式里
话到如此,你觉得一本书得读多少遍,才能真正领会,去运用背后的逻辑.......
夜深人静,此致
2020年2月27日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