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的资源远远不及大公司完整,一定要跟大公司打不同维度,也就是第四象限的破坏性创新,新创公司在非主流领域的创业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例如:
a. 苹果推出 iphone 时,也是完全不同于主流手机市场的评估标准(容易摔坏、没键盘、没做过通讯产品)。
b. 小米一开始做的时候,也很少人看好小米模式。
c. ARM vs Intel: 追求能号 vs 指令周期。Intel 也曾经做过低功耗产品,而后来还是选择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而后来再想切入移动设备时,已经远远不及 ARM 了。
d. 猎豹 vs 360:1)傅盛从空间清理作切入,不作 360/金山等主流再作的杀毒功能。2)市场先打国外市场,也不敢在国内宣传,之后再冲回国内来躲掉 360 的封锁。
如果在大公司的连续性领域跟它正面作战,创业公司的成功率只有6%,而如果是在非连续的断点切入,成功率大概有37%。而小公司能够逆袭大公司的关键,就在于非连续性。
非连续性的意思是说,世界不是连续的,昨天是这样的,明天不一定这样的,过去的经验不一定能指导未来。
非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比如,英特尔在PC芯片领域绝对垄断,但在移动芯片领域就不行。再比如,微软几乎垄断了PC操作系统,但在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所以,非连续性很难直接跨越,几乎是一个底层规律。如果想跨过去,就要先认知到它是没办法跨越的。
如果想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你就要像市场破坏企业一样去破坏自己。比如,当年乔布斯和团队讨论,每人每天出门必须要带的东西。大家提到了钥匙、钱包、手机,而没提iPod,所以就算当时iPod占了苹果将近一半的利润,乔布斯还是决定做iPhone。
再比如,孙正义创造的软银,是日本营收快达到1万亿日元的企业。长期以来,这家企业的内部收益率一直很高。软银之所以能做到,一是在决定性的领域成为第一;二是用资本和市场的方式运营企业。孙正义说过,在过去20年,如果投资制造业,回报率是12倍,如果投资信息产业,回报率是700多倍。这说明赛道的重要性。正确的事情就是要紧盯赛道。1996年软银投资雅虎,雅虎给软银的回报是144倍。2001年,软银投资阿里巴巴,阿里带给软银回报超过了880倍。
今天成名的这些企业,几乎都是在非连续性的时候切入的。比如,在IBM如日中天的时候,几乎所有面向它的连续性领域,也就是大型机市场的进攻,都全军覆没了。然而DEC,也就是美国数字设备公司赢了,因为它是在大型机转向小型机的时候切入的。苹果也是,在功能机转向智能机的时候切入,然后取得成功。
那该怎么判断切入非连续性的时机呢?从技术、市场、组织三个维度讲讲。
第一,从技术上判断。当技术性能增加而用户没感觉时,技术曲线已经到达极限了。比如,当初诺基亚再怎么改善通话质量,大家都没感觉。
第二,从市场判断,市场曲线的背后是用户。比如,用户的使用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大企业却没发现,即使降价也没有用户增长,而且不再具有定价能力,一旦涨价,用户就离开了。
第三,从组织判断,组织曲线的背后是人才。如果很牛的人才陆续开始离开某个行业了,就说明变化开始了。
三种常见的小公司逆袭大公司的方式。
a. 跨界打击:小米+互联网思维 vs 其他传统手机行业
b. 屌丝逆袭:ARM vs Intel,追求能号 vs 指令周期
c. 大道至简:猎豹 vs 360,空间清理 vs 防毒功能
总而言之:与其做个更好的产品,不如做个不同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