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3年申请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授课型硕士。由于香港是继承了英式的教育体系,研究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型硕士,类似于大陆的学术型硕士;一类是授课型硕士,相当于大陆的专业型硕士。授课型硕士只要修满学分,写完毕业论文就可以毕业了,一般来说,学制是一年的时间。而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学校教了我一样东西,是大陆16年的教育都没教过、没教会我的东西——critical thinking。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批判性思考、独立思考类似的意思。
在研究生读书期间,从第一节课程到最后一节课程,每个教授讲授每一节课程的时候,提问每一个问题的时候,都会提醒我们“critical thinking”。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书本上再权威的人物说的再权威的话都仅仅代表的是他们自己的想法而已。好像这些言论只是被人所熟知,而不代表人人都要接受他们的想法。好像我们每一个人的想法和他们都可以是平等的。这些话,现在我说起来似乎可以把好像两个字去掉。但是,在当时,我却是另外一番的感受。在大陆16年的教育中,老师更多的只是让我们熟读、熟背这些人的理论,甚至生平事迹,再用考试的结果来衡量我们的掌握程度。即使是大学教育,都是考验对书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现在我依旧都还能记得,在高中的时候,我政治成绩非常好,几乎每次都是排年级第一,老师让我分享学习经验的时候,我和同学们说,政治课本,每一本,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我都能背下来(这是毫不夸张的说法)。在大学的时候,平时上课,老师讲老师的,我们在桌子底下看小说、刷人人、打手游。期末最后一节课,老师划重点,然后大家加班加点背考试重点。整个教育环境,很少去鼓励学生辩证性思考、深度思考,阐述自己的看法。这就导致了,很多东西我们都是考过就忘,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认真去分析或者实践过这些知识点或者理论。
而在不断鼓励“critical thinking”的氛围中,每个学生就会自觉性去做更多扩展性的阅读,了解每个思想理论的相关性背景,同时,梳理和搭建自己的思考框架,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和想法。在不知不觉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就是先打问号。不管一件事或者一个看法是谁说的,脑子里面感觉会不断进行判断和反应,然后,再形成自己的看法,再做行动的判断。所以,后来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我经常会根据自己的疑惑,找出材料或者数据,给到领导更好的方法,或者提醒领导哪些方面按照他的想法去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很多老板老是鼓励员工敢于提出老板的错误,但是,往往员工很少提出来。我觉得,在这个现象上,并不是下属都想拍马屁,不敢提出看法。而是教育体制应该承担一部分的责任,因为,很多时候大家潜意识就觉得领导或者老师就是权威,权威说的事情就是照做就可以了。在不自觉之中,把自己的想法的地位摆低了,好像自己的思想就是低人一层次。
而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独立思考、辩证性思考尤为重要。总有一些利益集团或者一些人为了一些目的,想方设法让我们相信事情的真相就是他们描绘的那样。如果,我们想都不想就照着他们指引的方向走的话,那只是被人拿来当枪使了。前两天在看《How Google Works》这本书,里面谷歌创始人大致讲了一句话的意思是,他们所遵循的一条原则就是从最原始的的规律和法则当中去判定事物。我很赞同这个想法。不管这个世界变得多么繁复,它依旧是按照它的基本规律在做运作的。我们在判定一些问题的时候,从这些规律去思考,拨开表象,也许就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做出好的选择。
虽然,以上文字让我还是很自愧,感觉好为人师了。但是,确实“critical thinking”这两个词让我觉得这几年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