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2018年初开始早起的。为了刺激自己坚持早起打卡,我参加了两个打卡社群,一个群一共1000人,另一个群100人。每天一群小伙伴们开始在群里打卡,最初一个1000人的社群,每天早上5点,大概就有一半以上的小伙伴们参与打卡。过了大概有1个月的时间,继续坚持参与打卡的人数就骤减到五分之一。又过了2个月的时间,每天坚持打卡的人数也就稳定在100人左右。又过了1个月,也就是大家集体参与打卡的人,也就只有50-60人不到,而且每天打卡的前20名,基本就稳定在了几个固定人的身上。而那个只有100人的群,也基本上被我和另外一个小伙伴承包。每天不是她第一名打卡,就是我第一名打卡。时不时的,她还会漏掉一两次打卡。正当我自以为只有自己坚持早起而沾沾自喜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也有几次不再愿意打卡,原因是,我能够实现早起了,不需要再向他人展示或者用一种方法来激励自己。这个时候,我对于这个群的依赖也就慢慢降低。我突然想到,也有相当一些人,他们可能也是如此,并不是没有早起而没有打卡,而是,他们根本不屑于在这个群里和大家炫耀,也也没有必要利用一个打卡的方法刺激早起,他们已经开始了另一种社群活动,他们找到了他们另一个“新生”。
2
加入简书刚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最初的兴奋转化为自己真正的兴趣。我开始每天心心念要在这里记录下什么,表达些什么。也开始慢慢对其他人的文章感兴趣。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收获成长较多、写感言的人大多始于2017年底、2018年初的时期。除此之外,便是一些文笔相当了得、开始做写作培训并且已经成为大V号的牛人,那么其他的人呢?在写作半年以上还没有成为写作专家开设课程的人都哪里去了?难道他们都不坚持写作了么?答案当然不是。相信每一个经历过写作启迪心智的人,都不会放弃写作,都会把这件事当做自己兴趣重点或者奋斗一生的事业来做。可是这些人都去哪了呢?我想了又想,终于明白,他们到另外的小天地和另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伍了。那里有更大的平台,有更多同频的朋友,有更激励自己、鼓舞自己、滋养自己的资源。那里,更嗨。
3
2017年年底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早起”这个概念。当时的激动心情至今还记忆尤新。终于有一个方法可以在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下班后固定陪娃时间之外拥有自己的时间加空间,到底结果会怎样,会坚持的下来吗?带着触底的心情和自我怀疑的好奇,我决定一试。这一试,半年过去了,我不仅坚持了21天、100天,甚至坚持了整整6个月;我不仅不再把早起前面冠以“坚持”二字,而是切切实实的享受其中。
如今,我每周参加一次英语角,越来越自如的用英语表达自己;我每两周参加一次阅读分享会,感受同频人关于读书理念的碰撞。每一次交流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每一次表达都会有不同触动的收获。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认识了许多有趣有料又表现优秀的人,我遇见了自己想见的人。
感叹吸引力法则准确、感恩上帝为我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同时,不禁疑惑,为什么之前我就没有见过呢?之前自己也是一个爱交朋友的人呀,一定也是不排斥遇见欣赏的人的呀?可是为什么之前就没有遇到呢?答案是:优秀的人,你根本看不见。
如果没有努力,你不会知道努力之前因困难挫败痛苦折磨的过程,也就无法遇见关键性瞬间而提醒自己做出改变。如果没有没有改变,你就总会和自己周围的人一样,一起重复着昨天的动作,认识而熟悉着周围的这群人。如果不是因为改变而培养了一个爱好,你就不会有好东西想要和他人分享,也就不会因为你的分享而被其他人认可,更不会被其他人引荐给更优秀而同频的人。换言之,你都没有准备好,谁会愿意带你玩耍?
人和人之间看似敞开的,每个人都可以见面寒暄,也可以交流下自己的感受。但是事实上,在每个人心底底层的东西,他感兴趣的东西,他欣赏的东西,只愿意和懂他的人分享。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你自己准备好了,有料了,别人才会带着欣赏而赞誉的眼光,将你介绍给其他他认为更优秀、更有料的人,一起取经,一起成长。否则,即使关系再好,一切白扯。没人愿意带你玩。
前阵子看到一个名人在微博里晒出的某个活动现场的照片。因为他很出色,这场活动的逼格很高,邀请的也都是一些所谓优秀而成功的人士。原本这个名人仅仅是想展示下他们的活动,出席的人都很投入,活动很成功云云。然而,在他的照片中,我看到了所有这些参加活动者的共性:专注而坚定的眼神。每个人坐在那里,仿佛都在思考着什么,眼神专注而坚定,没有丝毫迷离的神态。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圈层吧。这些人,一定都经历过自己独有的决定性瞬间,一定也为自己如今的成绩付出过超出常人的努力,一定都对未来充满了笃定的自信。这种眼神,是没有经历过的人看不见的;这种关系,也是没有努力过的人,无法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