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美丽中国》,让我想起儿时田间生活

生活寡淡,儿女尚小,没法潇洒地说走就走,提个包就出门旅行。于是,打开《美丽中国》的纪录片,想坐在家里欣赏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让眼睛和想象力来一场旅行。身体在家里,心灵去路上。

然而,《美丽中国》不是单纯的风景展览,一同展示的还有民风民俗,地方特色,飞禽走兽游鱼,各种生命的风采。

意外的是,在第一集里看到了一些我熟悉的场景,勾起了一点过往的回忆。

第一集小标题是“锦绣华南”,介绍的是中国南方的地方特色。六千里长江刻出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有山有水的环境里,扬子鳄由人工孵化出壳,大鲵因为叫声好像婴儿的哭声所以也称“娃娃鱼”,大足鼠耳蝠在黑暗的环境里靠超声波掠过水面捕食小鱼,贵州黑叶猴和黄山猕猴都一样矫健地飞檐走壁,鄱阳湖的候鸟可能是从西伯利亚远途而来,身体半透明的盲鱼没有眼睛,从恐龙时代就存在了,亿万年来悠闲地在漆黑的溶洞湖底游来游去,鳞片上闪耀着阳光般金红色的龙现村鲤鱼则以稻田为家。

长江滋养出富庶的鱼米之乡,在这里,人们逐渐开始用现代方法种植杂交水稻,但也还有很多地方,还在使用传统的方式生产。水牛耕田,修建梯田,人工插秧,用镰刀收割稻谷,甚至还有地方还在用打谷机打稻谷,然后在晒谷场晒干,用吹风机分选出用来煮饭食用的饱满颗粒和用来喂家禽的残破颗粒。

这是水牛在耕田。

我很小的时候也见过,不过已经很久没见到这种场景了,十几年前开始,耕田大多换成了拖拉机,水牛再也不用那么累了。

不用耕田的水牛每天悠闲地吃草,或者是趴在草地上,白鹭在它边上飞来飞去。这俩一个是天上飞的,一个是地上走的,竟也成了好朋友。傍晚农民会把牛牵回家,挤出牛奶,一部分新鲜牛奶会被送到订牛奶的人家里,另一部分会做成下饭菜“牛铃”,小小的一颗,如硬币大小,白白嫩嫩的,偏嫌,这东西也很“潮汕”了。

梯田在中国西南比较多,在广东并不多见。小时候我只在在书上见过,长大后去桂林旅游的时候见过大名鼎鼎的龙脊梯田。去的时候是国庆过后,金秋时节,一层一层金黄的梯田无边无际,远看特别壮观。

拔秧苗了哟。

这个事情我倒从来没做过。小时候虽然每次农忙都要参与,但是拔秧苗这事,我永远不知道我爸是几点出去拔的。我记得天还没亮我就起床了,可不管我起得多早,秧苗早已拔好。

然后就要去插秧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插秧那几天,大多数时候都遇上下雨。这个活相比较割稻谷,还算不太辛苦,只是踩在水田里的感受不好。

田里都是水,泥土被泡得软绵绵的,这样也有个好处,就是插秧容易些,毕竟是用手指捻着秧苗插进地里去的。然而,软绵绵的土地和污浊的泥水,像沼泽地,踩在这样的地里面总让人没有安全感,时时刻刻担心自己陷进去就起不来了,而且,水里还有各种浮游生物,我记得每天最初走进地里我都是颤颤微微的,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在“沼泽地”里走来走去。

还有另一点让人不舒服的是,插秧一定会弄得满身污泥,一身衣服脏兮兮的。泥水溅起来是无法避免的,有时候绊倒也有可能。七八岁那时,干活基本上是不用指望的,多半是在玩,所以…我经常被弟弟故意绊倒,从泥水里出来的我特别生气,但也无可奈何,爸妈还没回家,我们便也没得回家,只好忍着。但是衣服脏了的我们倒是破罐子破摔了,直接嘻嘻闹闹,反正衣服已经全是泥土了,再玩也脏不到哪去了。

后来慢慢长大,就不能只在田里玩了,要帮忙干活了。插秧看似简单,可是真累啊,要一直一直弯着腰,左手拿一把秧苗,后手插秧,一步插一撮,挪一步再插一撮。如此反复直到整块田插好。这种时候,我每每想起“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插苗一天,最后几乎直不起身来,走回家的路上,感觉自己像村里那些八九十岁的驼背老太太,或者像路边那些蔫了的野花垂头丧气。

割稻谷了哟。(截图很难把握好,总是戒不到镰刀一闪而过那个画面,哎,算了凑合看吧)

金秋收获季,遍地黄澄澄。

和插秧相反,割稻谷的时候大多是烈日炎炎的,就算偶尔有雨,也是疾风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广东天热,一年可收获两次。六月的第一次收稻谷,就常常碰到雷阵雨和台风天。十月份的第二次收获季,太阳就没那么猛了,天气也温和多了,不再动不动给你劈头盖脸的倾盆大雨了。

割稻谷是个痛苦的回忆,我知道农民一年忙到头盼的就是这几天,可是割稻谷是真辛苦,我是打从心里的不喜欢,直到现在,我虽然因一段纪录片想起这段生活,可我一点都不怀念,一点都不想再过一次那样的生活。

以前的学校很配合农民的劳作时间,稻谷熟了学校就放五天农忙假,让大家都到田里去帮忙干活。收稻谷期间,都是起早摸黑。凌晨三四点就已经有很多人带上工具上田去了。我也是定了闹钟很早就起来,爸妈先去田里,我在家煮粥烧水,再装好带去田里,因此我起床后还能在家里磨蹭一会儿。

去了田里让爸妈吃饭喝水,然后就得加入劳动队伍了。又是弯腰(难怪很多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驼背,应该是一生中弯腰务农的时间太长了),左手握住稻谷,右手执镰刀割下。这一刀,既需要控制方向,又需要把握力度。年小时,我常常割到自己的左手,鲜血立马流出,我也立马大喊:“妈!”然后我妈就会拔下田垄上的野草,嚼碎了敷在我的伤口上,奇怪的是,血竟也很快止住了。

若是新镰刀,刀口锋利,一刀下去伤口深,会出很多血。可是新镰刀也让干活过程能省点力气,真是个两难选择。但是,在这种选择面前,我还是更愿意拿把新镰刀。一把镰刀的一生,不知道要割掉几万斤稻谷,不到锈迹斑驳修无可修再无利用价值之时才会被弃用。

烈日炎炎,夏季多是三十几度,在家里干坐着都会觉得热,更别说在田间劳作这种体力活。衣服永远被汗水沾湿,额头的汗珠落在脚边,仿佛一场小雨正在下。稻谷的叶子又扁又长,越往叶末越瘦小,到尾部变成尖尖的刺一样了。因此,被稻叶割到手臂也是在所难免。偶有一阵微风吹来,一个没注意尖叶刺到脸上甚至眼睛里。

稻谷割好还要打谷,在我七八岁的时候乡村里就引进了先进一点点的打谷机了。在以前,都是抱着一把稻谷一下下地打在类似搓衣板那样的一块木头上,一点点地把稻谷打下来,非常费时间和力气,效率低下。后来大家开始攒钱买打谷机,用脚踩着踏板,打谷台就呼啦啦地转,就不必人力一遍遍地敲打了。

虽然效率提高,但是,飞扬的粉末更多了,稻叶的粉末和灰尘铺天盖地,粘在满是汗水的皮肤上非常痒,痒得我没法忽略,常常挠得自己满身红红的。

天亮了一般也割了不少稻谷了,太阳一出来,我们就把打好的谷粒装在袋子里,用板车拉到晒谷场晒干。(那时几乎所有家庭都有种田,所以农忙时节抢晒谷场地的事时有发生,为了晒稻谷的地面面积稍微大那么一点点,常有两三妇人为此大打出手)

六月太阳很猛很爆,假如不遇上台风和雷阵雨,一般两天就够晒好了。十月份阳光没那么猛烈,常常要三四五天才行。每一粒稻谷都要经过足够的日晒,才能经得起长年累月的存放。

晒稻谷也是不是轻松活,先要一遍遍地把稻谷夹带的杂草去掉,这个过程就要花上好长时间了。杂物去完,还要不停地翻动。最初稻谷带着露水,地面很快沾湿,所以要不停地挪位置,在地上划很多小区,不停地轮流挪。日上三竿,露水也干了。就要开始360度晒稻谷了。依然要常常翻动,但可以不那么频繁了。

十来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翻好稻谷,走到边上屋檐下纳凉。明明是六月骄阳,当我一站住脚,顿时觉得昏天暗地,浑身冒冷汗,我定了定身,看到天空和大地都是灰暗的,就像傍晚七点多的样子,而我刚才还觉得很热忽然又觉得很冷。我那时候上三年级了,稍微知道点低血糖和贫血的事了。我感觉到我可能就是低血糖了,因为我四点多起来干活到十点多,就吃了两碗稀粥而已。我赶紧把带着的一壶水全喝完了,又在别人家屋檐下坐了很久很久,久到别人家的稻谷都翻了两三轮了,我才起来随意翻了一下然后回家,在菜地里摘了把青菜回家煮饭炒菜。下午又问我妈妈能不能杀一只鸡或鸭吃,我妈说没有节日怎么突然想杀鸡了,我说早上晒稻谷的时候头有点晕,好想吃肉。我妈答应了。

现在想想,那时候还真苦啊。好在都过来了。以前的课本里常常有“忆苦思甜”的字样,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过去苦难的日子,珍惜现在不缺吃不愁穿的生活。

但是人都是不知足的,现在物质丰富,大家都过上了以前认为的“好日子”,但是追求永无止境,生活安定,便想更奢侈地活着了。

看看,近处还是手动割稻谷,远处有一台收割机。

收割机在我们这里出现,大概是十多年前。不过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人拥有收割机。

每到收稻谷季节,就会有一批“外省仔”开着收割机来到村里,帮农民收割稻谷,费用按田地面积算。最初见到收割机真是太神奇了,那辆像汽车又不是汽车的大机器开进田里,一行行过去,所到之处稻谷完全割去,飞扬的谷粒在机器后面自动装进袋子里,收割和打谷一步到位。一家人干一天才能干完的活,收割机几分钟就搞定了。

科技进步,影响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老人们瞪大了眼,这就收好了??惊掉了下巴。

现在,种田的人很少了,而且青壮年都到城市里去了,如今的乡村只剩下老老少少,每到收获季,基本都靠收割机了。

还有这个哦,撒网捕鱼。

去年我带两小娃回娘家的时候,恰逢邻居老伯带着孙子去河里捕鱼,我儿子便跟到河边全程观看了,当时把我儿子高兴得活蹦乱跳的。老伯和孙子,用的就是照片里这种传统的捕鱼法,据说他们前一天傍晚就撒好网了,这一天就是去收网的,当时网到的多数是鲫鱼,这地方溪流里最多的鱼品种。老伯用袋子装了一条巴掌小鱼,再盛了些河水在里面,给了我儿子玩。我儿子高兴得提回家跟我说,要煮鱼汤喝~

其实现在河里的鱼不多了,比起我们小时候,真的是稀少很多了。那时候河水是清的,自来水还没有接上,煮饭泡茶的水还是河里挑回来的。田垄里的小水流里都有小鱼和青蛙。蜻蜓和蝴蝶漫天飞舞,燕子就不必说了,到处都是。

如今,工厂多了,农田少了,人口也少了,小飞虫小动物更是少了。现在的孩子,路边见到一只蝴蝶或蜻蜓都觉得很惊喜很惊讶了。

《美丽中国》这个纪录片真的很好,还把这些本已变成“陈年旧事”的事物拍出来,若是没有人记录下来,以后哪里还有人知道,以前那些年月,大家都是怎么过来的。

如今的00后,生在这最好的时代。他们坐着校车上学,根本想象不到以前的人是步行半天或者踩一小时单车才到学校的。他们出生就有空调,不知道以前的人连风扇都没有是如何熬过酷暑的。他们买七八十块一杯的雪糕尝了一口觉得不好吃就扔掉,根本想象不来以前的人是如何省吃俭用省下一角钱买一根冰棒还舔得津津有味的…

时过境迁,世界一天天在改变,我们也跟着改变。总体是变得越来越好,但我们仍要记住,我们来这世界走一遭的初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87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02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67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1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37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3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60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60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1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06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3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6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7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1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26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