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之人,平人常人也。中庸之道,为中庸之人所易行。中庸之德,为中庸之人所易具。故中庸之德,乃民德。其所以为至者,言其至广至大,至可宝贵,而非至高难能至今之民则鲜有此德久矣,此孔子叹风俗之败坏。

【注释】 

①中庸:中和,适合,即不是过分又不是不够。庸:平常,处事不偏不依,不走极端。“中”与“庸”意相近,合起来表示孔子的道德标准。

②至:极高。

③鲜:少。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作为一种德行,可算是至极的了,人们缺乏这种德行已经很久了。”

【解析】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论语》中提及“中庸”一词,仅此一条。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① 施:旧读shì,动词。

② 众:指众人。

③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④ 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⑤夫:句首发语词。

⑥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解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注释】

①述:传述旧闻。

②作:创作,制作。

③老彭——人名。有人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人,有人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一人,又有人说孔子说“我的老彭”,其人一定和孔子相当亲密,未必是古人。

【译文】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解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

① 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② 学而不厌:有两种解释,一是“厌弃、厌烦”,一是“满足”。其实这两种解释,有内在的关联性,所谓厌倦,就是因为已经满足了,所以厌倦、厌烦。如果还不满足,自然也不会厌倦。

③诲:教诲。

④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解析】

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这一章主要讲学习方法,重点在主动性、自觉性、不断追求超越。默而识之,是讲学习不分场合,见到有用的知识,就随时在心里默默地记下来,生活中处处都是课堂;学而不厌,是学习永不满足; 诲人不倦,虽然是讲教育别人,但教育别人实际上也是自己的一种学习。对于这些学习方法,孔子认为自己做的都还不够,所以用反问的方式,说,这些哪一条是我做到了的呢?表现了孔子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对超越的追求,这本是也是一种“学而不厌”的精神。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

徙:音xǐ,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解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注释】

① 燕居:安居、家居、闲居。

② 申申:衣冠整洁。

③夭夭:行动迟缓、斯文和舒和的样子。

【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解析】

夫子一生为人,悦于学而乐于教,其自居,在学在教,在苟新日新月新,故在宗庙朝廷抑或燕居,生命展现的气象浑然一体,内心被仁爱滋养,透露出的就是安详、自在之气,内外无两。我们现代人确实太匆忙了,少了从容、淡然。缺乏一种追求,一种让自己不断成长的动力。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注释】

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君的始祖,传说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所谓“圣人”之一。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解析】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注释】

① 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②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解析】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夫子的这句话讲出了为学者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对我们现下的教育状况应该有启示作用。现在的基础教育本末倒置了,它忽略了最根本的道义精神和人格养成这样一些教育的内在精神。老师上课学生学习,注重的不是道德仁,而是落眼于成绩的取得,一切都为拿到分数而做。很多学生读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为了找工作,找工作为了赚钱,仅此而已,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人就“坍塌”了。境界不高,人生的高度就不高。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

束脩:脩,音xiū,干肉,又叫脯。束脩就是十条干肉。孔子要求他的学生,初次见面时要拿十余干肉作为学费。后来,就把学生送给老师的学费叫做“束脩”。

【译文】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解析】

这一章中孔子所说的这段话,表明了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过去有人说,既然要交十束干肉作学费,那必定是中等以上的人家之子弟才有入学的可能,贫穷人家自然是交不出十束干肉来的,所以孔子的“有教无类”只停留在口头上,在社会实践中根本不可能推行。用这种推论否定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过于理想化和幼稚。在任何社会里,要做到完全彻底的有教无类,恐怕都有相当难度,这要归之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根据历代注家的解释,结合我们自己的理解,孔子这样做有两个意义。一是建立和遵循一套师徒授受之礼,弟子要从孔子求学,不能随便来去,要有仪式,表示庄重严肃地拜师求学。仪式能让人心生肃敬,郑重其事。那么孔子接纳和教授弟子,也要通过礼仪完成纳徒的环节,也不能随意其事。周代自有其一套官学体系,但孔子开创了私家讲学之风,那么其在招徒授业之时,势必也需要一套合适的、简要的拜师礼仪,以示庄重其事,这也是人之常情,古今一理。孔子提出的要求非常简单,只要“自行束脩”,他就欣然接纳其为徒,尽心教诲。

总结:一,拜师需要礼仪,以示尊师重道;二“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只要来学,就尽心教诲。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① 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② 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③隅:音yǔ,角落。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解析】

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3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5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1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4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5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9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40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2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1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1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5,218评论 1 16
  • 推荐给大家,这里有部分我在书上的标记,看这个我要不断的理自己的思绪,常常返回去读,文章节选,希望你也会喜欢。 看完...
    Kan玖玖阅读 541评论 1 2
  • 我们总是期待学习来提升自己,到底学习是否能够如我们的愿望? 什么是学习?学是获得新的信息,理念和方法,习是反...
    贺宇青阅读 621评论 0 0
  • 我为什么会从枝头掉落 亲爱的 是你不要我了吗 我这是要去的哪里 是不是 远离你的星座 我从哪里掉落 请把秋阳从哪里...
    江城妖怪阅读 293评论 0 0
  • 让你妈妈收拾你(原创) 今天我去洗澡,遇到一对父子。父亲大约三十多岁的样子,可是岁月让其成熟了很多:黝黑健康的皮肤...
    你健康我快乐_61fc阅读 25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