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杀事件时不时成为社会的焦点,有些是因为家长不让玩游戏,有些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受到批评或感到压力。这些悲惨的事件令原本就焦虑的家长更加困惑。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难管?为什么他们的心理如此脆弱?到底我们应不应该继续管教我们的孩子或如何管教我们的孩子?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出我们对教育方法的思考,却忽视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对孩子人生观教育的失败。
现在的家庭教育都是在把孩子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自始至终,我们都教育孩子现在好好学习是为了他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家长所做的一切也是为孩子好。我们以爱的名义,竭尽全力去让孩子参加一个个的兴趣班、培训课,让他们变得多才多艺而且能力超群。但遗憾的是:很少有父母教育孩子学习的目的是让孩子有能力去实现更加崇高的梦想,去承担更大的家庭、社会责任,而不是只为他自己。
学校、家庭几乎所有的焦点都聚焦在学生的大脑和考试分数,都在为如何考上一所好的学校学而奋斗。中学生奋斗的目标就是考上好的高中,考上好高中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上好的大学,考上好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好工作的目的就是有好的生活……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就是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的学习的目的及人生观教育。
尽管父母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将来生活的更好,但问题是孩子觉得现在就很好。衣食无缺,不愁吃喝,有电视有手机有游戏,应有尽有,为什么还要学习呢?或许将来会更好或更差,但这些想象的未来不能成为学习的动力。另外将来会真的如同家长描述的那么美好或悲惨吗?看看自己的父母,即使名牌大学毕业或没有上过大学,但他们现在的生活真的值得向往或非常悲惨吗?为什么就不能玩游戏呢?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地学习呢?活在当下享受人生又有什么错?
精致的利己主义人生观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心中缺乏大爱和责任感、使命感,变得自私、狭隘、自我。除了从今日的吃喝玩乐或获得表扬的成就感中获得快乐外,找不到别的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意义、奋斗的动力。一旦玩游戏的权力被剥夺或因学习原因受到压力时,顿感人生没有乐趣,活着没有意义,自杀便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优秀是一种责任,优秀人才需要承担更大的家庭社会责任。学习并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和社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父母有义务教育孩子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家庭、社会责任。每个人都是在为爱、责任、使命奋斗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体验生命的快乐。
只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唤醒他们心中的梦想,点燃奋斗的激情。只有孩子的心灵得到滋养,他们才会变得勇敢坚强,他们的生命之花才会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