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一本另类的历史书。作者是30多岁年轻老外,出版问世两三年,始终稳居畅销榜。谈书之前,先回顾几个段子。
01
有个生意人非常勤奋,每天起早贪黑,买了套大别墅。但他压力巨大、身心疲惫。有天他看到保姆忙完以后,坐在别墅前,晒着太阳、翻着报纸,无比惬意。他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02
富翁在海边度假,看到一个渔夫,躺在小船上晒太阳。富翁问:这么好的天气,怎么不出海呢?渔夫说:为什么要出海呢?富翁说:多打鱼,多赚钱,像我这样坐拥亿万资产,舒舒服服度假,享受阳光海风啊!渔夫说:我现在不是已享受到了么?
03
十年前,在一线城市拥有两套房产的A君,80万卖掉其中一套,开始创业。经十年努力小有成就,百名员工,身价千万。其中,没卖的那套房占总资产80%。B君就很悲催,同样80万卖房创业,经过十年打拼,终于挣够800万,买回了原来的房。
这些网络段子,毕竟带走戏谑调侃之意,不可过于深究。而《人类简史》一书,也不乏有类似且脑洞大开的阐述,让人印象深刻。
按一般常识来说,人类从早期的采集狩猎,逐步演变为农耕养殖,这无疑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采集狩猎,有极大风险和不确定性,而农耕定居,人们能够稳定获得生存来源,更好适应抵抗自然挑战。
在1万年前,小麦也不过就是许多野草当中的一种。短短1000年内,突然就传遍了世界各地…在全球总共占据大约225万平方公里…小麦不喜欢石头,不喜欢与其他植物分享空间、水和养分,会得病,会渴,会饿…智人…弯腰清石块、努力挑水桶。于是,人类的脊椎、膝盖、脖子和脚底就得付出代价…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
而《人类简史》对此持反对意见。它认为这些看似惊喜的“成就”,实际上透漏着悲哀。虽然小麦稻米的培植,让人们免除饥饿(干旱、火灾、地震等重灾面前依然无助),但人们也为种植劳作付出了代价。并且,饮食品类的单一和不均衡,又增添营养不良的困扰,需要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不符合人类应有的发展进化。
人类扩张到世界各地,家畜也跟着他们的脚步移动。1万年前,全球只有在亚非大陆的几个特定地点有绵羊、牛、山羊、野猪和鸡,总数大约几百万只,但现在全球有大约10亿只绵羊、10亿只猪、超过10亿只牛,更有超过250亿只鸡,而且是遍布全球各地。家鸡是有史以来最普遍的鸟类。
而养殖,同样存在畸形问题。追求结果速成,牲畜的成长周期从年压缩到月,从月压缩到天,失去了原有的品质。并且,天花、麻疹、肺结核、禽流感等越来越多的疾病,多来自家禽家畜,不断威胁人类健康。
从农业阶段过渡到工业阶段,也是同样道理。人们发明各种机器替代人力,而实际上,又从未放弃过对“纯手工”作品的推崇和兴趣。而且,工业发展对环境破坏极大,“先污染、后治理”,也可谓代价沉重。
因此,作者认为,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表面看似快速进步,而实际上,并不合乎自然进化规律,甚至说存在倒退。
人类发展已经在这条“不归路”上,对于大环境的发展趋势,我们也无力做出太大改变。唯有像书结语观点,别总问“我们改变了什么”,多问“究竟自己要什么”,别光赞叹改造力很伟大,却始终目标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