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朦胧胧广阔的水面上,远处飘荡着一叶扁舟。当我看到这幅图片,一下子便想起了苏轼的两句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是苏轼词《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的最后两句。整首词是这样的: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这一年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苏轼,号东坡居士。苏轼于1080年被贬到黄州后,生活困苦,于是,他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并在这里建造了几间草屋。逐渐自给自足,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这片土地也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因此,他给自己起号“东坡居士”。
这年九月,有一天晚上他在东坡喝酒,喝到醉倒,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结果家里的仆童睡得很死,他怎么敲也敲不开门,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不断,此时是真正的低谷。在这样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夜饮归来,因家童熟睡,进不了家门。此时此刻,他身处异域、无友相伴、有屋难回,在被周边环境都拒绝后,只剩他独自一人。而这个时候,词人并没有气恼,而是随遇而安,倚着拐杖,伫立在那里,倾听江水奔流的声音。此刻,柺杖,成为他唯一的陪伴和依靠,让他得以静听自然和内心的声音。
苏轼历经宦海浮沉,在这夜静人寂的环境中,不免浮想联翩,感叹自己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自己,心中被名利所束缚,似乎从来没有过真正地放下,真正地解脱。什么时候能够忘却为了功名利禄而劳碌奔忙、钻营追逐,不如趁着这夜深人静,风平浪静,驾起小船从此消逝,随波逐流,泛游江海,任意西东,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这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他明白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赋予的,但是身在仕途,身不由己,他渴望能够摆脱眼前的一切。于是,他望着风平浪静的海面,不禁发出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感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潇洒豁达的人生观。这不是一种消极和逃避,而是从容的放下,不再被名利束缚,寻求真正的解脱,追求一种自由闲适的生活。一辈子能够如此,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也正是苏轼所要表达的一种人生理想。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由于世俗纷扰,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免会觉得身心疲惫,种种烦恼、焦虑,压得自己透不过气。但是,人生旅途,无论怎样前行,都有所遇所得,也有错过失落。无论境遇如何,如果我们能始终保持内心的从容,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未来,便会有美好的生命体验。
想一想,人生在世,在岁月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让生命之舟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要读,就从“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