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转
地球的公转致使一年内太阳在地球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一次。
以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为例:
一年中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北方的夏至节气,正午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即太阳高度角为90°,
为一年中的最大值;
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北方的冬至节气,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43°,
为一年之中的最小值。
地球自转,产生了太阳的视运动现象(东升西落),即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2.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3.近日点与远日点
当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在远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解释:
自转:产生视觉日落东升,就是白天黑夜
公转:公转的近日点远日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昼夜长短不同,以昼夜长短划分的四季(四季的划分),不是以春夏秋冬划分的四季。
春夏秋冬是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是我们居住的环境对我们产生了引导。
错误引导:
比如在赤道的热带是一年都是“夏季”,这个夏季就是居住环境的引导。中国大陆在北纬20-50 N左右,(最南端南沙群岛维度为3.52 N),大陆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这个气候在四季的区别比较明显,尤其是冬夏,
冬冷夏热,春秋凉爽多雨。所以有种错误的引导是,热就是夏季,冷就是冬季。把四季的概念搞错了。赤道也是四季,不过处于热带是四季都表现出热的特点。
根据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而定义的四季,与月份联系起来,划分月份3-5 月份为春 6-8月份为夏 9-11月份为秋 12-2月份为冬。
这里的春就不是指的季节春,而是季节春在这段时间内表现出的特点。
到了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的气温特点符合我们心中对季节春的特点,我们就认为此时为春。所以可以解释理解常见的四季如春这一词。
即使这个地方在12-2 月份,依然很温暖,我们也知道此时已经是冬季了。因为我们把季节划分的概念与时间掺杂了。本质上这样也是不对的。但时间的划分恰好符合地理学的对四季划分的四季季节对应的时间段。所以也有通过时间来划分四季的(不正统,也没有科学解释)。
总结:
所以四季的划分不是因春暖夏凉,秋寒冬冷,是地理学的地球公转产生的以昼夜长短划分的时间段。
所以四季如春,四季如冬,四季如夏,四季如秋都是指的当地气温特点,大概在地球能找到对应的一个地理位置一年四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