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专栏上面听到了一本好书,反复听了几遍,蛮有感触的同时这些方法论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的。我们平常在职场中和生活中都会看到、听到、遇见一些高手,还有现在很多的知识IP: 例如李笑来、彭小六、剽悍一只猫等等。我们对于这些高手除了羡慕与仰慕之外,更多的可能是想了解 他们是如何从普通人一步步发展到现在这个高度的? 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什么? 走到这一步需要什么环境?等等 例如现在的知识IP 罗胖、 李笑来、彭小六、剽悍一只猫等其实都是普通人起步,一步步努力奋斗到现在这个高度的。可能学习与践行了他们的方法论也并不能达到和他们一样的高度,但是绝对没有坏处,毕竟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成长了。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本书,书名是《巨人的工具:亿万富翁、偶像和世界级表演者的战术、习惯和日常》这本书是2016.12月在美国上市,也是畅销书(老外和我们一样也是人人都想成功呀),作者是Timothy Ferriss ,超级畅销书《每周工作4小时》等系列丛书的作者。此书为Ferriss访谈节目合集,内容为一两百位一线高手的成长经验之谈,通过对这些不同领域高手的梳理,书本勾勒出了一些共同的路径。
万维钢老师在解读这本书的时候,选取了几个有综合代表性的人物,下面结合自己的感触和大家分享下如下观点:
1. 发展系统不要在乎小目标的成败
2. 多领域技能+25%
3. 被动(防守)VS 进攻(主动)
4. 真正的自由是自律
5. 极端的所有权与负责到底
第一位大牛 Scott Adams
职业:风靡全球的《呆伯特系列漫画作者》
成就:写博客写漫画写书,高产且成体系,呆伯特漫画在65个国家、25种语言、2000加报纸转载
一、发展系统,不要在乎小目标的成败
系统是一个连续变化的东西(持续发展的技能或者关系)
目标是一个具化的场景,具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属性,成功了就得到,失败了就是零。
Scott Adams在早期也是普通的打工族中的一员,也是从零开始一步步写blog和每天凌晨4点起来画戴伯特的漫画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部分的收入对于 Scott Adams来说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只有接近整体收入的5%)。 Scott Adams那会只是单纯的觉的,如果这个事情搞起来了,将来肯定会有变化,后面果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如果在那会 Scott Adams的视角在于短期目标的成败得失,那很有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成就了。
从时间这个维度看其实就是长期(坚持)和短期的关系,在长期的节奏下,每一次的得失的效果都是不太会影响全局的,这个视角下关注的是长远。而短期就是更看重每次付出与得到,这个视角下关注的是眼下。 但偏偏人生与职场是一场马拉松,短期的失利与意气风发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也不能代表与注定以后,认清正确的方向后,就努力的死磕这件事迟早都会有收获的。 例如现在国内的知识大V都是常年坚持写作从而才一步步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面的,然后才能用影响力逐步变现的。
对于我自己来说,写文章其实也没有任何的增量收入,而且预测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同样也不会有增量收入。那我为什么坚持写呢?
1. 我一直觉的的如果能一直坚持下去,总是会有一些变化机会的,就算没有变化,那培养自己一个严肃的兴趣也蛮好的。
2. 写作的关联收益大,写作其实是很考验输入质量(输出倒逼输入)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的文章首先一定是逻辑结构清晰的。
3. 写作加强了我对事物的理解度与总结能力。
现在自己写文章其实是很随心所欲的,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写作培训,就是觉的把想说的话通过文字表述出来即可,虽然现在写出来的文章也有各种问题并且也很口语化,不过也没有关系,这些都可以慢慢的刻意训练。如果我很关注现在每一篇文章的PV,打赏、评论那些,估计也就没有动力写下去了。哈哈!
二、多领域技能+25%
25%的这个是说,在每个领域里面要想做到最前面的排位是很难的,既然最前面很难,那就力争做到前25%,超越该领域75%的人,也能很好的保障自己的竞争力。并且要多领域都能力争前25%,这样就更加牛了。例如 Scott Adams 无论是 写作、画漫画、经营blog,这三个技能在细分领域里面他都不是排位最靠前的,但是这三个前25%的技能组合起来相互弥补与相互联系的参与竞争就很厉害了,这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的跨界。
举个我在互联网公司的实际例子吧,例如一个组大家都是程序猿或者业务运维工程师,也假定大家的技术水平与工作年限也都不会有较大的差距,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同学 演讲(口才、沟通)与写作(PPT,邮件等)能力很好,那么在老板们选小组team leader的时候,这个同学的优势就很大。因为他的多维度组合起来,能让老板更容易与关注到他。从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看 写作、演讲这两个技能如果能掌握好在职场中发展会顺利很多,但是自己这两个技能也掌握很烂😓。小伙伴们可以多想想老板所青睐的同事,除了有过人的业务能力,是不是都会有一些别的维度的能力组合呢? 当然职场上一些特殊的场景不在这个讨论范围里面,至于是什么场景大家都懂的。
第二位大牛 Chirs Sacca
职业:风险投资人
成就:硅谷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人之一 10亿美金身价
一、被动(防守)VS 进攻(主动)
生活与工作中的挑战有很多,但是大部分的都是被动(防守)的挑战,例如你的leader给你派活,虽然可能这个事情有难度等等,但是做与不做的主动权并不是在你手里,所以说这个挑战是被动(防守)的。 在例如我们每个人工作中的电子邮箱就是一个被动(防守)任务列表,大多数情况可能都是别人需要你做个什么? 协助他们完成什么?等等。 而所谓进攻,就是以我为主。
我理解这个主动应该有两个维度的意思:
1.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这个事情是自己的兴趣还是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事情。
2. 从现有的被动任务列表中逐步优化
用自己做个栗子,每天事务性的工作都很多且天天都要加班。而且这些事务性的工作大部分都是被动型的,对于我个人带来的成长也不多,事务性工作多的时候经常会让你陷进去。因为都是工作,我们不能说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去做,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就不做了。 那么在这些被动的事情当中,我们除了完成任务,还能主动做哪些呢?
1. 首先看看这些事务性的工作是不是都要自己做?
2. 其次分辨一下这些事务性工作的优先级。
3. 思考下这些事务性的工作是不是能通过优化流程、采用工具去提高整体效率呢?
4. 通过持续的完成事务性工作,能不能抽象出对于组织有贡献的模型呢?
5. 每天无论有多少事务性的工作,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停下来的时间,哪怕只有30分钟做做复盘思考也是好的。
至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部分,例如你现在是工程师,想转岗成项目经理,你要主动做什么呢?
1. 主动认识项目经理同学
2. 主动去参加一些 项目经理圈子里的分享
3. 多看看关于项目经理的书
4. 在自己现有的工作当中,看看能不能采用一些项目经理的方法论
这里的主动更多强调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主动出击。
第三位大牛 Jocko Willink
职业: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指挥官
成就:公司CEO&畅销书作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名列第一)
一、真正的自由是自律
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得有些快烂了,但是真的只有去践行后,你才能深深的体会到 自律的确是可以带来自由的。Jocko Willink从在海豹突击队服役时与退役后,一直坚持每天早上4:45分起床,持续早起也是自律的体现,这个是很厉害了,我自己也是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每天早上6点-6:30分起床(视休息情况看),但是我也做不到天天,我一般一周会早起个3-4天,周末肯定是要睡个懒觉。
用早起来说,带给我那些收获呢?
1. 身体好一些了,睡眠质量也好了,以前是标准的IT男作息,晚上不到瞌睡死不睡,然后早上各种不想起。
2. 培养了每天早上看书与思考的习惯。
3. 自己能自主掌握的时间多了,在互联网公司待过的同学都知道,加班会加到你基本没有个人时间了,而早起的这两个小时是完全属于你自己可支配的。
4. 会有持续的成就感,让你对于对自己的后续计划更有信心,持续早起真的是没有那么容易的,夏天还好说,天气冷的时候,提前两个小时离开被窝,是蛮挑战的一个事情。
对我们普通大众来说,真正的自由应该就是 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免于疾病和贫穷的自由,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你必须自律才行。例如你想身体好,最基本也要能持续锻炼,而持续锻炼也是自律的一种形式。
二、极端的所有权与负责到底
刚看到这里的时候,其实是有些不太理解的,但是仔细想想并联系了身边的实际(高绩效的同事)是很有道理的。 例如在工作中,如果你能做到在你的负责领域内,你是有极端所有权的并且能负责到底,就是出现的工作难题自己能尝试的解决、也能啃硬骨头打硬仗,也不向老板经常性的抱怨与索要资源。那么这样不但很好的佐证了你的专业性与价值,同时你如果再向你老板提出资源需求的的时候,你的老板会响应你的,因为老板明白,你开口了,那就是真的需要。同样这个道理也能适用于生活中。
分享一段Willink的原话“人们总爱抱怨上级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支持,其实那根本就是你自己的错误。你没有教育好你的上级,你没有正确的影响到你的上级,你没有让他理解你为什么需要这个支持。自己必须负责任,这就是极端的所有权。”
总结
这些观点中其实没有很新颖的,但是知道观点与践行观点是完全两回事,为什么知道了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就是缺少针对于这些道理的践行。纵观所有的大牛,起码可以朴素总结出来两点坚持践行(刻意练习)与 深度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