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摄影的爱好,可回想起的是在小学时候,那时候学校组织学生们春游和秋游,有同学带上了相机,那时候鲜有的玩意儿大家都特别好奇和喜欢地借着来拍,现在家里还保存着小学六年秋游野炊里的相片。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初中时候跟村里借了小伙伴他姐姐的相片去红海湾看帆船,只是帆船赛没看到,相片带去了却弄丢了镜头盖,甚是内疚。那时候对拍照的喜欢还未达到摄影层面,但应该就是后来喜欢上相机和摄影的基础了。
进一步接触拍摄的是到工作之后2002年,好友桂林同学的一部柯达的数码相机因为没有专用充电器而弃用,我拿到之后用了当时手机电池的万能充解决充电问题,于是这部200万的像素数码相机成了我的第一部DC,拍下了很多回忆。在快美林开业之后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数码相机和拍摄以及相片的后期处理。特别和快美林的同事们一起出外写生拍摄,学习到了风光摄影的第一课。后来自己买了第一部尼康D3000+18-135,拥有了数码相机后有了更多的拍摄学习,硬件的升级是在汉钢同学给了一部佳能5D2,再升级购买5D4+70-200,从机身到镜头有了质的提升,同时自己在摄影的学习也有了更多的技术提升,一些相片可称之为作品,并也得到了伙伴们的喜爱。
我喜欢拍摄,我觉得这与个人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拍摄是用快门定格一瞬间,而这一定格,会留下或者产生非常多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定格更会突显其珍贵。我是一个特别怀旧的人,所以这也是一个影响爱好的因素吧。记得很久之前写过一篇短文《带着相机上路》,大概的意思就是希望自己带着一部相机,一路前行,拍下一路沿途风景与人物,这些都是旅行的收获。回看近十年,我的相机确实拍下了一路的人风景、人、事,满载了时光走的路。
拍摄的题材很宽泛,在校园里,荷花池,小路边,水库旁,芦苇荡,还有鹭岛上和工作室伙伴们的研修之行,不同人物、不同表情,我乐意都捕捉拍摄。还有海悟村的归雁,联安河边的落日,柳言大师在茶园里的奔跑,小刘同学在顾莲峙村旁的回眸一看,从景到人,都成为相机镜头里的美丽风光,再成为脑海中的珍贵回忆。我特别喜欢以学生为题材的拍摄,从充满激情的球类比赛和运动会赛场,又或是课堂上静静的听课样态,在镜头下都有着非常美的展现,我知道,这些图片将是学生们日后最为珍惜的画面。
参加今年“教育行走”,我带着相机到会。因为担心时间冲突一开始我没有报名拍摄志愿者,在参加活动的两天里我拍了近一千张相片,帮助大家记录了现场老师的笑容,台上分享者的表情,以及很多老师的合影,得到了大家的喜欢。我在想着来年的“教育行走”,我将会更好地参与到拍摄之中,展现教育行走之下老师们最阳光的一面。